觀察去年與今年的綜藝節目,我們會發現有一類特殊的綜藝,這些綜藝都是現象級全民熱議的節目。但有趣的是,這些節目有時候會陷入一個困境,那就是綜藝節目火了但是嘉賓沒火。例如《創造營2019》、《主持人大賽》。
①《創造營2019》:成于偶像敗于偶像
《創造》節目前身成功的經驗:《創造101》前身是現象級韓綜《Produce 101》。前段時間,韓娛圈發生了一些事情屢次刷爆國內社交平臺,讓國內觀眾對于韓娛圈詬病不已。但是在娛樂造星方面,我們必須得承認韓國一直走在業界前沿。無論是大火的《跑男》、《極限挑戰》,還是持續發力的《向往的生活》等都能在韓綜里找到“同款”。兩國在娛樂文化方面土壤相似度較高,國版可以借鑒韓綜《Produce 101》制作經驗,成功有一定保障度。
騰訊等資源的大力推送:《創造101》是由騰訊視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合出品的組合青春成長節目,獲勝的11位少女將組成火箭少女101將簽約哇唧唧哇。哇唧唧哇老板龍丹妮參與制作過《快男》《快女》系列,被稱娛樂教母,樂華娛樂有韓庚、胡彥斌等知名藝人。知名娛樂經紀公司加上騰訊多平臺資源推送,為保證節目的成功做了前期的鋪墊。
韓流體系自帶關注度:正如前文所說的,韓娛走在業界前沿,從歸國四子之一的黃子韜擔任導師,到參加《創造101》選秀的在韓偶像吳宣儀、孟美岐,都為《創造101》帶來了前期足夠的關注度與話題。
楊超越現象:無論你是討厭還是喜歡,都不得不承認楊超越為《創造101》帶來了足夠的熱度。村妹、16歲輟學打工、只會哭、業務能力不佳、錦鯉(劃重點)等各種標簽打在她的身上。討厭她的人認為,楊超越這樣的人什么都沒有,我上我也行。喜歡她的人,則為楊超越的經歷所感動,在自媒體營銷號宣傳的焦慮、階級固化的今日,讓他們看到向上的希望與寄托。無論哪種言論,都為這款節目吸引來了足夠的焦點,讓一款娛樂綜藝成為了現象的全民熱議。
相對于節目,偶像(選秀選手)為什么不火呢?對比《創造101》和《創造營2019》,《創2》尚未創造出一個全民耳熟能詳的新頂流,楊超越現象究竟只是少數,而且《創造》系列目前捧出來讓大眾所熟悉的也僅只有楊超越。這是為什么呢?
《創造》系列最大的問題就是,參賽偶像太多,同款太多,注意力被分散。這就導致了半途加入節目的觀眾很難分清參賽的選手誰是誰。假如比賽是唱歌或者演員系列,聽歌看戲就能知道高下,網友也無須擔心誰是誰。而對于一群實力相差無幾的新人偶像,民眾(尤其是有待開發的男性市場)確實無法抽取太多精力去分辨。其二,對于一直堅持下來的粉絲而言,自己的偶像被淘汰了,還有關注的必要嗎?關注了還會像此前一樣盡心盡力為偶像打榜投票嗎?
女性粉絲市場飽和度:《創2》主打的男性偶像,相對于女性偶像造星市場,女粉絲市場的飽和度幾近上限。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創造的男性偶像人設遠比綜藝選秀來的更快,從18年火起來的朱一龍、李現到現如今的王一博、肖戰,女性粉絲都換了幾輪老公了,男性偶像更迭太快了。而對于女性偶像市場,楊超越的粉絲是誰?無數男性紛紛投出了自己寶貴的一票。
②《主持人大賽》:成也硬核敗也硬核
綜藝節目選擇的路線不同,有的綜藝走流量明星路線,利用流量帶動收視,而有的綜藝走內容為王的路線,用精彩內容獲得收視,無疑《主持人大賽》是后者。但《主持人大賽》也出現了和《創造》系列一樣的問題,但觀眾們都知道兩者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不一樣的。現在就《主持人大賽》節目火了而選手未火,進行簡單分析:
節目風格:節目走硬核內容輸出的風格,旨在展現主持人的風采與實力,在《主持人大賽》第一期播出后,“神仙打架”成為觀眾對這一檔節目的觀后感,選手的硬實力取代了綜藝市場奉行的顏值、槽點吸引眼球的方式。當一個人本身的知識涵養戰勝了個人顏值,你記不住他們的姓名和面龐,但他們在場上優雅的臺風、娓娓道來的故事、充滿哲理的話語、激烈的比拼,會在你的腦海里留下印象。觀眾對于嘉賓的認識已經是文化印記而不是簡單外在的容顏表現。
評選嘉賓掩蓋選手鋒芒:提起《主持人大賽》,你能記住康輝、董卿、撒貝寧等耳熟能詳的央視主持人,卻對應不上參賽選手的面孔與名字。是因為參賽選手不優秀嗎?不,而是康輝、董卿、撒貝寧等人名氣太大,讓你不得不將重點關注他們在場上的點評。國內頂尖主持人的代表,他們的點評和主持,難道不精彩嗎?以董卿的點評為例,一針見血恰到好處,既給與選手以啟發,又引導觀眾看到選手之間的差異,對觀看這檔節目的觀眾來說,她的點評可謂錦上添花。
內容專業性:對于大部分觀眾而言,觀看《主持人大賽》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對于各選手之間的比較更多的是憑借個人的第一感官,缺少專業標準。這樣就會讓他們缺少參與感與距離感。對于各大選手,只能從臺風、語速、留白時間、現場肢體動作等方面進行比較,而這種非專業點評,讓他們可能看不出選手的專業差距,加之自我與現場評委評分的差異,可能令觀眾產生自我懷疑而喪失自我判斷。
《主持人大賽》節目播出后,收視率可喜,雖然選手本人的熱度遠不及流量明星,但提到這檔節目,脫口而出的“神仙打架”等不是最好的評價嗎?在習慣于網上沖浪、熱衷于網絡文化與網絡語言后,一場傳統文化或個人硬實力文化涵養的比拼,更多的要思考背后的社會意義。在《主持人大賽》播放期間,不少網友感慨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竟然找不到詞匯來點評這檔節目;節目也讓觀眾在休閑娛樂時補充知識。
既然有節目火了人不火的綜藝,那也有人(嘉賓)火了節目不活的綜藝,這又是為什么呢?那些人火節目不火的綜藝原因分析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8299196 郵箱:zhangming [at]civiw.com 負責人:張明)
更多商情熱點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識微科技 社交媒體:@識微科技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