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人,原本是網上流傳的一個惡搞段子,卻在近日變成了現實。然而,這并非滴滴公司推出的一項新業務,而是一位滴滴司機打了一名乘客,這位乘客還是滴滴公司的投資人之一。
(圖片來源,老張愛女人微信公眾號)
1、事件回顧:張桓、滴滴各執一詞
4月28日23時,認證信息為上海她商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桓 稱遭遇滴滴司機打人:叫了一輛滴滴快車,等待20多分鐘之后,司機仍未到達。打電話得知司機拉錯人,想要取消訂單,卻被突然出現的司機無緣無故暴打一頓。
張桓上傳了受傷的臉部照片,表示已報警,等待滴滴客服回復。
4月29日凌晨,@張恒 在微信公眾號“老張愛女人”上發文《張桓:我被滴滴司機打的左眼軟組織塌陷》,認為滴滴出行平臺司機管控不力,處理問題拖泥帶水,遮遮掩掩想小事化了。
4月29日10時許,@滴滴出行 發聲明回應滴滴司機打人事件,稱已凍結涉事司機賬號,具體情況正在調查中,表示會承擔張恒的醫療費用。在這份聲明發布前十幾分鐘,@張桓 曬出了就醫信息。
該份聲明發表后,@張桓 在社交媒體公布事件進展稱,滴滴已經把肇事司機電話找到并給了派出所,但滴滴和派出所都無法把打人司機給傳喚到派出所,已委托專業律師跟進此事。
29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滴滴方面公布了事件背景和過程,但滴滴方面公布的信息與張桓的描述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比如根據張桓的描述,司機接錯人后不取消訂單致使自己無法再叫車。而滴滴公布的信息顯示,司機在接錯人后提出取消訂單并不收費用,但乘客表示要舉報司機,并帶有侮辱性詞匯,沖突升級。此外,司機還在事件過程中曾投訴該乘客醉酒。
對于滴滴公布的信息,29日傍晚,張桓再次表示,“看到了滴滴公關的一些潑水臟文,堅定了我的決心,我今晚會公布被打視頻,以及滴滴的謊言。”
4月30日,@張桓 發文,稱已找到滴滴快車司機嫌疑人,爆料涉事司機非北京戶口,不符合北京網約車要求,并暗指滴滴通過媒體發公關文,并雇傭水軍意圖“洗白”。
2、輿情發展:結果未明,輿情已降溫
“滴滴打人事件”輿情集中爆發于29日下午至30日凌晨,當天張桓和滴滴雙方有過幾次“交鋒”。輿情峰值出現在29日11:00-12:00,恰好是@滴滴出行 發布情況說明后。(數據截至5月2日11時)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 未對張桓質疑其購買水軍的言論發表回應,此前聲明所稱“公布處置結果”也未見結果。30日凌晨,涉事司機已歸案,是調查還未結束還是就此不了了之,只能等后續雙方再次發聲。現在網絡上對此事的關注度已經下降了許多,如出現新爆料,討論熱度極可能會回升。
(發展趨勢,來源:識微商情)
“滴滴打人事件”討論熱度最高的地區依次為北京、廣東、上海,其中北京是該事件的發生地。值得注意的是,討論熱度較高的幾個地區,北京、上海、蘇州(江蘇)、杭州(浙江)、廣州(廣東)均出現在了近年的“堵城TOP10”榜單中,且現階段中國網約車產品覆蓋地域基本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
(地域分析,來源:識微口碑)
3、輿論觀點:滴滴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針對滴滴
@山東高法:【滴滴司機毆打乘客,別讓情緒作了主】不管是什么原因,過程怎么樣,打人都是違法的。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說明司機的職業素養不合格。如果互聯網是一個生態系統的話,乘客、司機和平臺,都是維護好這個生態系統的責任方。
@法司徒Festo:且不說滴滴在對于注冊司機的管理和約束之散漫、無序,在經歷了不斷的負面新聞后,尤其是針對滴滴司機和滴滴客服的負面報道后,滴滴依然我行我素,絲毫未見改善糾正之舉,這次更出現了打人事件,這種粗魯形象,與滴滴大企業的形象太過于背道而馳。對于這種惡性事件,又發生在皇城根腳下,不立刑事案件我認為是說不過去的。作為一個公眾企業,滴滴也確實該認真考慮一下對于注冊司機和客服的管理工作了,丟了企業形象,距離丟了資本融資也不遠了。
@霜葉:滴滴的司機把投資人都打了,說明這家公司是很公平對待每一個乘客的,絕不會因為你是投資人就不打你,誰都打!
@老譚電商:滴滴公布司機打人事件經過,可以說滴滴自從統一打車市場以來,口碑急轉直下,公眾對滴滴的不滿由來已久,而每次負面事件都會更加深公眾的疑慮,而美團也正是借此高調入局打車市場。換言之,如果滴滴本次事件之后依然如此,那么公眾、投資人都將會逐漸失去信心,超級獨角獸的千億美元市值夢或許將是水中花、鏡中月。
②針對張恒
@木子李亂人心:為人師表就可以用侮辱性詞語罵人了嗎?只覺得被打的是你,怎么不換位思考被罵的是你呢?
@另一個叫潘軍的:你就是一個素質低下的乘客,活該被揍。北京的司機我了解,能好好的就揍你?覺得自個兒有倆錢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東西了。北京人什么沒見過,吃你煤老板這套!
@金剛:滴滴公布司機打人事件經過,以我多年吃瓜群眾的經驗以及生活中所見所聞,估計是這位投資者覺得有錢有資本加上酒精作用,以為別人是個開車的好欺負罵啊罵,沒想到碰到個硬漢被教訓了一頓……
4、為何在網上對滴滴的不滿一點就“炸”
①提價
在滴滴uber補貼大戰時代,專職司機一度月入上萬,乘客車費也遠低于出租車價格。滴滴收購uber中國區業務后,補貼結束大幅提價,引發司機、乘客兩方不滿。滴滴對合約司機采用高抽成和優先拼車的結算體系,令司機收入大幅減少;許多乘客抱怨多次打到套牌車,感覺滴滴變貴了、叫車難了,而相應的服務卻沒有提升。
②投訴處理不及時
滴滴通過服務分的模式對司機進行評價管理,如果司機收到乘客投訴、差評或是私自取消訂單,司機將被扣除一定的服務分,導致其派單數量減少、接到長途訂單的概率降低甚至被平臺封號等。許多司機抱怨在收到差評之后向滴滴申訴,客服處理不及時亦沒有完善的投訴渠道,經常吃啞巴虧。
這種投訴處理不及時,不專業,也體現在了乘客方面。4月1日,有位網名為“孟婆”女乘客稱被滴滴司機騷擾,在向滴滴客服投訴時,客服甚至笑出聲,投訴后還遭到了推諉等不嚴肅的對待。@滴滴出行 在回應此事件時,還稱“出行安全任重而道遠”,沒想到這么快就又“翻車”了。
③負面纏身
除了上面提到的女乘客被滴滴司機騷擾事件,此前還有作家六六控訴滴滴動態調價收費高、滴滴涉嫌大數據殺熟、滴滴快車司機砍斷電競選手手筋等負面新聞,暴露出滴滴平臺監管不嚴、運營無序的現狀。
而最關鍵的一點在于,滴滴并沒有很好的處理負面輿情。尤其是在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出行 聲稱會去醫院看望受傷的當事人張桓并墊付醫藥費,而張桓爆料稱醫藥費為自付。滴滴官方對此未發聲回應,也未提供“實錘”,給公眾留下“言而無信”的印象。其次,面對借媒體發公關文洗白的質疑,滴滴方也未作任何澄清,于是又誕生一個不敢擔責的形象,進一步加劇負面輿情。
不要忘了六六投訴京東事件,一開始京東非常強硬,最后還是低頭認錯。和公眾情緒對抗,只會令公眾更加憤怒。
滴滴在公關危機上,似乎都是一封聲明了事。然而,一再發聲明的結果導向不是從此“從良”,而是新的負面新聞爆出,仿佛接力賽一般。導致公眾對滴滴的口碑一再下降,負面情緒持續累計,網友一點就“炸”,實在是不奇怪!
要知道,喊“狼來了”的那個孩子,最后狼真的來了,也沒有人再相信他了。
相關閱讀:
版權歸識微科技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商情熱點請關注:
社交媒體:@識微科技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