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河南村鎮銀行事件的持續發酵,引發了廣泛關注。根據最新消息顯示,河南多位金融監管人士陸續被調查,村鎮銀行資金墊付已至第四批。由此可見,此次河南村鎮銀行事件影響不容小覷。
其實最近幾年來與銀行相關的負面報道并不在少數,因此這也導致了不少網友對銀行持懷疑態度。為此,識微科技小編站在網絡輿情管理角度,將對銀行輿情多發領域 多發媒體及原因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引發相關主體的重視。
一、銀行輿情多發領域
1.服務態度:由于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而引發的投訴、曝料是最為常見的銀行輿情危機類型。
2.強買強賣:一些業務部門為了抵消業績,會和其他部門的同事一起對客戶進行捆綁推銷,進行強買強賣,這也常常容易爆發輿情。
3.催收過度:在銀行的貸款部門,催收逾期客戶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員工可以按照章程來,指導還款。但是由于績效考核指標的原因,還是有一部分人違規。因此,這也容易爆發輿情。
二、銀行輿情多發媒體
根據專業的銀行輿情監測系統調查數據顯示,在絕大多數的銀行輿情事件中,輿情主要信息來源于社交媒體、自媒體平臺、新聞網站與客戶端、視頻網站、其他等平臺。
社交媒體往往充當著輿情的始發平臺,同時也是輿情信息數量占比最高的平臺且遠遠高于其他平臺;接著是自媒體平臺,不少金融博主與自媒體會對事件進行點評并指出矛盾點,如今日頭條、網易號、企鵝號、大風號、大魚號等平臺;然后是新聞網站與客戶端,包括中國新聞網、鳳凰網、看看新聞、界面新聞、澎湃新聞、金融界等平臺;再然后是視頻網站,包括抖音、嗶哩嗶哩視頻網、西瓜視頻、快手、皮皮蝦視頻、好看視頻等平臺。
三、銀行輿情多發原因
像銀行這種大型的金融服務機構,往往涉及業務廣泛,信息交流量大,如傳統的存款貸款、外匯買賣、理財,復雜的結構性融資、租賃、收購兼并上市等,這就導致了在這些業務的開展期間輿情事件頻發。
另外,再加上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輿情傳播也變得無遠弗屆。信息傳播更快速、影響更大、影響者更廣泛。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人人可以評價,信息真偽難辨,全媒體的發展對銀行的運作造成的影響頗為嚴重。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