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流行語更像一面鏡子,如實反映著社會生活的變化。2020年已經結束,各種年底總結和盤點也陸續出爐,2020年的熱詞有哪些?呈現了怎樣的社會經濟狀態?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Part1:2020年各大媒體、平臺熱詞盤點
綜合歸類各大媒體和平臺總結的2020年熱詞(流行語),可以看到前二十的詞涵蓋了社會、經濟、醫療衛生、娛樂、國民心理等各個方面。其中上榜次數最多的是“后浪”、“內卷”、“逆行者”,隨后是“打工人”、“凡爾賽/凡爾賽文學”、“爺青結/回”、“集美”、“雙循環”、“有內味了”、“云監工”。
具體參考榜單如下: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新冠肺炎、抗疫、復工復產、民法典、網課、雙循環、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抗美援朝70周年、六穩六保、嫦娥五號。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云監工、光盤行動、奧利給、好家伙、奪冠、不約而同、集美。2020年度十大新詞語是:復工復產、新冠疫情、無癥狀感染者、方艙醫院、健康碼、數字人民幣、服貿會、雙循環、天問一號、無接觸配送。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0公布五大候選國內詞和五大候選國際詞,分別是:脫貧攻堅、口罩、抗疫、逆行者、健康碼;新冠疫情、群體免疫、熔斷、美國大選、科比。
《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20年十大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颯、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
《青年文摘》發布2020年度十大熱詞盤點:逆行者、云監工、打工人、尾款人、后浪、集美、工具人、網抑云、雙節棍、專業團隊。
上海教育出版社《語言文字周報》公布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逆行者、甩鍋、后浪、打工人、爺青回、凡爾賽文學、你品你細品、有內味了、內卷、社會性死亡。
2020百度沸點網民搜索熱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語:集美、一起爬山嗎、u1s1、九漏魚、爺青回、上海名媛、打工人、突擊式盡孝、七夕蛤蟆、深藏blue。
2020百度沸點年度知識熱詞榜單:新型冠狀病毒、凡爾賽文學、核酸檢測、內卷、715工作制、職場P UA、新基建、云監工、彈性工作、股票熔斷。
頭條搜索發布的2020年十大流行語:逆行者、集美、后浪、豪橫、打工人、網抑云、內卷、凡爾賽文學、尾款人、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B站發布2020年度彈幕TOP5 :爺青回、武漢加油、有內味了、雙廚狂喜、禁止套娃。
搜狗輸入法“字媒體”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有內味了、爺青結,后浪,豪橫,淦,干啥啥不行xx第一名,直呼內行,duck不必,內卷,啥也不是。
訊飛輸入法2020年度流行語TOP榜單:武漢加油、爺青結(回)、干啥啥不行xx第一名、凡爾賽文學、后浪、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早安打工人、一起爬山嗎、內卷、年輕人不講武德。
飛豬2020年度十大旅游關鍵詞:直播云游、周末周邊游、南北兩頭熱、隨心飛、玩酒店、品質至上、有房有車、后浪崛起、出游帶狗、不負丁真不負川。
Part2:熱詞歸類
2.1 選詞偏好
根據以上各大熱詞盤點,我們可以發現,媒體的熱詞更偏向于選擇政策性、社會性、行業性等宏觀性表達,如民法典、雙循環、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抗美援朝70周年、六穩六保、嫦娥五號、光盤行動、奪冠、復工復產、方艙醫院、健康碼、數字人民幣、服貿會、天問一號等。據專家表示,評選流行語時,首先是通過詞匯時空運動模型及相關算法從語料庫里提取本年度的候選詞。隨后會對候選詞進行人工篩選,再組織專家進行研討評議。社會價值和語言價值成為評選流行語的重要標準。
而以用戶為基礎的平臺選詞更偏向于用戶的個性表達,如“打工人”、“干啥啥不行xx第一名”、“后浪”、“豪橫”等,激勵、認同和吐槽并存。
2.2 熱詞類別
核心主題“抗疫”
無論是媒體還是平臺的熱詞榜單都繞不過“抗疫”這個大主題,相關詞占比超四分之一。
在2020年“新冠肺炎”這只黑天鵝貫穿始終。人們自覺的戴起了“口罩”,建立健康第一道防線;為支援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等“逆行者”點贊;為當時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鼓勁“武漢加油”;了解了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動醫療平臺、收治確診的輕癥患者的“方艙醫院”。還有千萬網民“云監工”火神山、雷神山疫情防控醫院建工。在疫情在全球蔓延時,中國提出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第一時間發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
另一方面,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催生了一些新鮮事物和經濟模式。“健康碼”的出現,讓檢查人員可以輕松掌握并核對流動人員的健康信息,體現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創新思維,讓技術應用更好地為疫情防控加碼護航。“核酸檢測”成為是否感染的確診標準,用于排查風險隱患,尤其有助于發現“無癥狀感染者”。在這場史上罕見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得到了極大彰顯。
年初“神獸”們通過“網課”復學,商家通過“直播帶貨”實現“復工復產”,“干飯人”通過“無接觸配送”滿足日常飲食穿用。
熱衷立人設
如今明星藝人需要靠立人設來吸粉固粉,而廣大網友們亦是樂此不彼,忙著給自己和他人立人設,以此獲得認同。其中最火的人設莫過于“后浪”和“打工人”。
“后浪”原來自于俗語“長江后浪推前浪”,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央視在《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播放B站宣傳片《后浪》,隨后該視頻刷爆朋友圈,被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轉發,王興等一眾企業界人士點贊相關內容。大批中年群體以及Z世代的人紛紛加入討論,有人熱淚盈眶有人尷尬反對,但不管怎樣,“后浪”成為了2020年上半年最火爆的“人設”。
“打工人”往往起早貪黑,拿著微薄的工資,但工作卻十分辛苦,最早因網紅“抽象帶籃子”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人、保安、大專生的身份而走紅,引發了身在職場、時刻承受著生活壓力的網民們情感共鳴。于是互聯網上的打工人不斷改編打工語錄,形成一次聲勢浩大的模因傳播。
與“打工人”同樣上榜的流行語還有“715工作制”、“職場PUA”、“彈性工作”、“內卷”、“甩鍋”,可見戲謔之下眾人的心酸和壓力。
“光明日報”發布的文章《關注社會結構性變遷中的“打工人”》對“打工人”有更為深層次的解讀:當“打工人”成為上班族們的普遍自嘲后,它意味著一個新的轉變,即便是金領、白領這樣的上班族,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我剝削”不再如過去期待的那般能夠“自我實現”,而同樣不過是為了守住“飯碗”的無奈選擇。“打工人”的自我定位,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看清職場“真相”后的妥協與和解。“你我皆打工人”的自嘲是當前這個壓力型社會的一種微觀鏡像。它們多是從職場所衍生出的問題,但背后的原因又不僅僅是來自于職場,而是深嵌于社會的結構性變遷之中,對應著諸多宏大社會命題。
千人千面,除了爭議性的“后浪”和無奈的“打工人”,2020年還有其他亮眼“人設”,如“颯”,為抗疫而剪的短發的醫護人員就又美又“颯”,是最美的“逆行者”,但“颯”字被娛樂時尚圈用的更多,用來形容帥酷、干凈利落的形象。(“逆行者”不歸類為人設是因為這是對英雄的稱呼,代表的是那些在困難面前逆向而行的人。)
還有對自己或別人人設的調侃吐槽,如“干啥啥不行xx第一名”、“工具人”、“雙節棍”、“七夕蛤蟆”、“上海名媛”、“凡爾賽”等,這里就不再一一例舉了。
娛樂出圈
影劇樂綜也貢獻了不少出圈的熱詞。比如表達疑惑的流行語“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出自周杰倫早年發行的歌曲《聽媽媽的話》;既表示強暴蠻橫又可表示爽朗有力的“豪橫”出自電視劇《新世界》;“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出自綜藝節目《青春有你2》,幾位訓練生將說唱歌曲《Melody》唱出了朗誦的感覺,人們常用改編的表情包來表達尷尬、無語、迷惑等復雜的情緒。“一起爬山嗎”出自于2020年爆款口碑神劇《隱秘的角落》,用來表達不懷好意,或者說想對他人進行生命威脅,當然這只是網友們在調侃而非真威脅。
Part3:熱詞的流行演化
回顧過去的年度流行語時,人們會發現:有的流行語能一直沿用至今,被權威的詞典收錄成為正式用語,如正能量、給力、點贊等;而有的則難逃從一夜爆紅到一夜爆冷的命運,如火鉗劉明、藍瘦香菇等。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呢?
語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古人常用的“之乎者也”到現代,無論是書面還是日常生活都不怎么會用到。現代的流行詞更像一鍋大雜燴,有諧音的“集美”(姐妹)、有拼音數字簡寫“u1s1”(有一說一)、有中西結合的“duck不必”(大可不必)、有概括性的“爺青結”(爺的青春結束了)等,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詞匯庫。
流行語反映著時代變遷和社會脈搏,但并不意味著它就是時代的全部,它只是反映了某些側面。專家認為,“一句流行語能否被大眾流傳并長期留存,在于它對自身反映的社會生活是否具有長期影響以及它在語言系統里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流傳至今的俗語“長江后浪推前浪”,被現代提煉、重新解讀為“后浪”,這是一種語言的自然演變,也是一種傳承。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語言盛行。從不同機構發布的年度流行語來看,網絡用語的占比較大。教育部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指出,網絡語言經歷了從“舶來品”到“本土化”的發展路徑;它呈現給公眾的樣態,從起初的“多語碼化”發展為當下的“多模態化”;它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大蝦”等“小眾”的專利,而成了網上網下的“大眾”所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
然而,在網絡語言與現實語言界限越來越模糊的情況下,部分網絡流行語在非理性傳播過程中,帶有明顯粗鄙、貶損、低俗等色彩,如“坦克”、“蟈蝻”等,既不利于構建和諧的網絡交流氛圍,也容易影響青少年社會文化心理和價值觀養成。因為語言具有反向塑造作用,人們選擇什么樣的語言,這類的語言便會反過來塑造人們的思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文化內涵乃至思想深度,是出口成章還是出口成“臟”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涵養。因此,有不少專家和網友們呼吁,對于網絡流行語要有所區分,切勿盲目跟風,應自覺抵制低俗的流行語。
此外,流行語、網絡熱詞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種文化潮流,甚至成為一種“合群”的社交貨幣,但大眾不可能也沒必要窮盡所有信息,苛求自己或他人成為一部行走的流行語“百科全書”。畢竟每個圈層都有屬于自己的“黑話”,對一些流行語感到陌生或不理解也很正常。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