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華為本將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2018大展上公布和美國AT&T運營商的合作計劃,宣布正式進軍美國。但意外的是,作為主角的另一方運營商AT&T,卻在發布會的前一天,突然單方取消與華為的合作,華為就這么被放了鴿子。此后,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發了朋友圈,表達了對事件的不滿,稱“這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1月10日在2018CES上,華為CEO余承東演講稱這是美國運營商的損失,但消費者的損失更大,因為消費者得不到最好的選擇。外媒評價道:這是CES最佳演講。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1月8日,外媒突然曝出華為與AT&T的合作告吹的消息。隨后有消息傳出,合作是被臨時取消的,原因很可能是AT&T迫于美國政府的“壓力”。1月9日凌晨,國內媒體一點資訊率先發布了此消息,因該時段大部分人已休息,并未產生較大影響。9日早間新聞大都報道了此事,相關輿情開始大幅增長,到當日下午16:00-17:00達到第一波高峰。10日,余承東在CES演講中,回應了“華為入美遇阻”一事,相關輿情量在當日16:00-17:00達到第二波高峰。由于此前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美國)被阻撓,引發了各界對于中國企業為何入美難的討論,因此此事件熱度仍在持續中。
(發展趨勢,來源:識微商情)
新浪網、網易、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都對“華為入美遇阻”一事發布了相關的文章報道,文章主要分兩類,一類關注重點在披露該事件詳情,并采訪了華為相關負責人確認相關信息;另一類則是針對此事發表觀點,主要是分析美方為何“反華入美”。
新華社發表的評論文章《華為赴美 怎么就這么難?》認為,美國運營商臨時“退場”,可能是迫于政治“壓力”。這起中美商業合作告吹,是美國保護加劇、營商環境惡化的表現。文中提到,過去一年間,從限制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到阻止外國企業、尤其是中企在美并購投資,美國的保護傾向愈演愈烈,反映出以國家安全為名,行保護之實的趨勢。斷言美國日益強烈的保護主義和商業泛政治化趨勢或將損害美國自身利益。
虎嗅網發表的評論文章《華為需要美國市場,但美國市場“不敢”接受華為》認為,“斯諾登”事件的影響尚存,華為核心業務是做基礎通信設施,在美國看來或許這已經涉及到國家信息安全,再加上任正非的有軍工背景,在美國看來更是相當敏感。除了安全,這背后也有“地方保護主義”的意識形態作祟。許多中國企業相進軍美國都困難重重,美國對華商業貿易一直采取單邊主義政策,如果其商品對本土有競爭性,或者本土產業感到競爭,就毫不客氣進行商業制裁。
(熱門文章,來源:識微商情)
“華為入美遇阻”激起了不少人對“國產”的維護和力挺,紛紛譴責美國“不對等”貿易的行為,希望我國能夠對外更加“強勢”,建議“我國應禁止蘋果手機在中國銷售”,全網情緒以正面為主,占比69.8%。不過也有人質疑余承東的回應是“說大話”,認為市場由消費者說了算。
(情感分析,來源:識微商情)
代表性觀點整理如下:
怎么看華為入美遇阻
從媒體的分析,我們不難了解到美國“花式抵制”中國企業進入市場,“本地保護”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中國早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甚至第二的寶座也被印度搶了去。雖然失去美國市場會是不小的損失,但是并不致命,這次合作取消,僅僅意味著華為不能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手機,而在亞馬遜、百思買等電商平臺依然可以出售手機產品,只不過電商在美國手機市場占比很小(運營商渠道占比近90%)。所以余承東才有自信喊出“美國消費者的損失更大”。
華為和阿里的折戟只是個縮影,受限于當地的政策和營商環境,這種情況可能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像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想進軍美國,依然是困難重重。
不過動輒把商業貿易貼上政治標簽,這種思維只會把雙贏變雙輸甚至三輸,損害雙方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進而損害美國自身的形象和聲譽,降低將美國作為投資和商業目的地的吸引力。
版權歸識微科技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
社交媒體:@識微科技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