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實體零售界突然被一篇文章《關店1009家,3年市值跌剩5%,又一代“鞋王”要倒下!沒落背后是……》刷屏了。曾經的“鞋王”而今卻不得不大肆關店、業績連續3年虧損的達芙妮經歷了什么?
達芙妮的前身是在臺灣做女鞋代工廠起家的永恩國際集團,品牌名同名希臘神話中月桂女神達芙妮,意寓業績能如神話傳說的中月桂樹一樣常青。1990年,達芙妮進入大陸內銷市場,蟬聯5年內地女鞋的第一品牌,1995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達芙妮共有4598間直營店和1010間加盟店,僅2012年上半年達芙妮就新增了411間直營店。僅僅2012年上半年達芙妮的營業額就高達50.8億港元,同比增長28.9%,經營利潤大增11.0%至7.0億港元!在巔峰時期,達芙妮一年新增的門店就將近一千家,內地賣出的女鞋中幾乎每五雙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當時鞋界有一句非常出名的金句:百麗是女鞋業的“奔馳”,達芙妮是女鞋的“寶馬”!
從2013開始,達芙妮“月桂女神”的光芒開始消褪,達芙妮的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從2015年開始,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為3.79億港元,營業額同比下滑19.1%。2016年營業額下跌22.4%,虧損擴大至8.19億港元。2018年1月底,達芙妮公布的2017四季度財報顯示,2017年全年關店數達到1009個。而加上在此之前的2015和2016年,達芙妮三年內一共關了近3000家店鋪,成為“關店王”。從市值175億,滑落到今天的市值8.6億!僅僅三年的時間....達芙妮已經只剩下5%的市值。
1月25日晚間,“大眾鞋王”——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芙妮”)發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的營運資料及2017全年盈利預警公告。這份財報公布之后就“震驚”了各界,在當時引發了一波討論,但不久就沉寂下去。直至3月3日,知名財經門戶網站“中金在線”上發布了一篇綜合“今日電商爆料”的文章《關店1009家,3年市值跌剩5%,又一代“鞋王”要倒下!沒落背后是……》,分析了達芙妮及實體經濟下滑的原因和出路,再次引發熱議,相關輿情量在3月5日達到高峰。
(發展趨勢,來源:識微商情)
在“中金在線”上發布的這篇文章認為,鞋企的運營模式已經落后,急需轉型:①達芙妮、百麗等品牌很多都是家族企業,管理機制冗余,新品開發周期長,品牌同質化嚴重;②女鞋行業線下市場飽和,業內普遍存在的高庫存情況,通過折扣清理庫存,過季貨品銷售占比提升,導致核心品牌業務收入大跌;③2012年線上銷售崛起,“鞋王”們轉型電商失敗,錯過線上紅利期;④消費者的口味變了,而“鞋王”們還沒變。拼價格拼不過淘寶,拼逼格又拼不過國際品牌。
在不少媒體發布的文章中,頻繁提到了“轟然倒塌”“達芙妮落幕”,對于這個昔日“鞋王”的前景,無疑已經不看好。“倒閉的倒閉”則是回顧了近年來“倒下”的零售知名品牌,2017年7月“鞋王”百麗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李寧三年間虧損31億元,關店近1800店等,一系列國民品牌的“墜落”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曾經的巨頭都怎么了?
人們還提到“在劉若英SHE代言時真的很火”,感懷曾經輝煌一時的女鞋“霸主”達芙妮只剩如今的“離歌”。而導致達芙妮落幕的原因,恐怕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產品本身,不少人反應穿著“不舒服”。
(話題分析,來源:識微商情)
有人震驚于昔日巨頭的頹敗,“啥?倒閉了?”也有人認為達芙妮“落幕”是有原因的。一大波達芙妮買家分tu享cao了她們的使用體驗,如“硬”“磨腳”“性價低”“土”“質量差”等。業內人士則認為企業缺乏創新,跟不上時代潮流等是問題關鍵。網友們雖各執觀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觀點綜合起來便是達芙妮“落幕”的癥結所在。
其實看到這里,想必大部分人都已經明白,達芙妮的“落幕”不是突然的,甚至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出問題了,關鍵在于企業運營管理和產品兩點。在企業運營管理上,達芙妮是家族企業,容易形成利益集團,社會精英難以進入決策層,容易造成決策失誤、耽誤商機;而這一點又容易引發后續的問題,在諸多“買家”評論中可以看出達芙妮并未與時俱進,缺乏創新思維和能力,據之前達芙妮透露的數據中可發現其在電商上的營收并不理想,達芙妮錯失了互聯網這波風潮。而在產品上,除了設計缺乏新意,未有緊跟潮流甚至創造潮流的能力,最大的問題恐怕在于質量令人堪憂,穿著不舒服是消費者最多的呼聲。曾經被認為是時尚、年輕代表的達芙妮女鞋,如今變成人們心中“土”和“差”的代表,大約就是網友說的“做死的典型”。
事實上,經歷“滑鐵盧”的女鞋企業并非達芙妮一家。百麗、星期六等女鞋集團在2016年均表現欠佳。2017年,JimmyChoo和Ugg相繼宣布尋求出售,以豆豆鞋著稱的Tod’s也業績敗北,而這3個品牌都曾是消費者熱捧的鞋履品牌,也經歷過遠遠甩開競爭對手的巔峰時期。服裝企業也同樣業績“慘淡”,班尼路已經在去年以2.6億賣掉了;一句“不走尋常路”感染著幾代人的美特斯邦威,從2015年開始虧到至今,庫存超5000萬件;知名運動品牌特步穿著去相親被嘲笑;有理想有追求的凡客,2011年虧了6個億,最近幾年淡出大眾視野。
為尋求新的增長點,傳統實體零售企業也在紛紛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自救”,卻收效甚微。星期六收購時尚媒體另類轉型,但也難以扭轉業績下滑趨勢。品牌在老化,市場在成長,如果沒有創新,勢必會被淘汰,轉變策略迫在眉睫。
2017年的互聯網大會上,阿里、京東、網易等互聯網零售“巨頭”都在提新零售概念,但歸根結底人群才是新零售的核心。根據消費人群提高產品的品質、獨特性、創造性、供應鏈效率才是企業該考慮的轉型因素。
隨著國際品牌的不斷進入,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大數據將為挑剔的“買家們”篩選出最優質的品牌。如果一個品牌不懂得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去做出好的產品,不跟上市場的節奏,對自己品牌的定位模糊,對自己的產品敷衍了事,那么市場和消費者終會用腳投票,將那些還沉睡在昨日輝煌的品牌們推入永夜。
版權歸識微科技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
社交媒體:@識微科技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