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ofo宣布在官方App上線短視頻廣告業務,用戶掃碼開鎖時,可觀賞到5秒鐘的品牌廣告視頻。
昨日下午,財經網、中國新聞網 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ofo宣布上線廣告,開鎖前先看視頻廣告”,引發網友瘋狂吐槽。“ofo開鎖前先看5秒視頻廣告”在昨日傍晚時分還登上了熱搜,輿情高峰也在此時間段(17:00-18:00)出現。
發展趨勢,來源:識微商情
從網絡上關于“ofo開鎖前先看視頻廣告”的熱議話題來看,新增的廣告并不被看好。有人“心疼流量錢”,吐槽ofo“想錢想瘋”,“為盈利饑不擇食”;而業內人士認為,上線短視頻是“ofo商業化探索”,可能會“導致忠實用戶流失”。
話題分析,來源:識微商情
“北京青年報”上發布的文章《ofo開鎖前先看視頻廣告引質疑》分析了ofo上線廣告的利弊,獲得較多次傳播。
①短視頻廣告商機無限
根據第三方機構Trustdata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的快速崛起,大部分用戶均已習慣在碎片化時間觀賞短視頻。以ofo千萬級的日訂單來看,品牌商的短視頻廣告日展示量非常巨大,其效果甚至可能將超過部分地鐵、公交廣告。今年6月,ofo宣布包含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企業綠卡的B2B各項業務的總營收已超過1億元,同時ofo在國內100余座城市也已實現盈利。
②收押金、上廣告將導致用戶進一步流失
在主流共享單車平臺里,只有ofo還在向用戶收取押金,導致了部分用戶流失。這次又加入了開鎖之前要先看5秒廣告才可以騎車方式,可能會再次失去更多用戶。
熱門文章,來源:識微商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日ofo宣布上線短視頻廣告的同時,有媒體爆料ofo作價20億美元左右,最終“賣身”滴滴的協議已經達成;最近,ofo的眾多小股東正在陸續收到需要確認簽字的文件;戴威暫時保留董事局職位,而ofo的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出局。消息稱,如無意外,ofo的所屬之爭終于定音。然而,ofo聯合創始人于信說這是“假的”,還表示,周一就提前辟謠了,周三還要再來一遍。
近來,總有ofo被滴滴、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收購的消息傳出,這節奏幾乎和當初傳“假藥停”回國一樣頻繁。
今年3月,ofo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后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的款項;6月又傳挪用百億押金。無論是被傳收購、挪用押金,還是上線廣告業務,實際上都和ofo的資金問題密不可分。
共享單車經歷過靠資本野蠻生長、后勁不足相繼倒下之后,僅剩的幾家都各找靠山,或被收購,或緊抱“爸爸”大腿,唯獨ofo屢拒大股東滴滴拋出的“橄欖枝”,堅持“自力更生”。
單車是損耗品,隨著時間推移運維成本會逐步推高,而從一開始就被資本裹挾的共享單車,普遍缺乏盈利的“雙腿”支撐,這也導致了后續資本不愿繼續“燒錢”。在這樣的情況下,ofo接連推出車身、短視頻廣告,成立B2B事業部(涵蓋車身廣告、客戶端內廣告和企業綠卡),嘗試商業化來“求生”也無可厚非。然而,ofo上線廣告是“求生”,還是“作死”,不得而知。
ofo在注重商業化的同時,或許應當關注一點,如何管理和應對自己的輿情信息。前有《小黃車快要黃了》的文章唱衰,后有被xx收購、挪用押金等流言蜚語,一再降低人們對ofo的信心,嚇退了不少用戶,“退押金保平安”。
今年6月,ofo的公眾號“ofo小黃車騎聞”還發文《沒有一家公司,會因為謠言而倒下!》,怒斥黑公關。及時辟謠是必要之舉,但若能在輿情爆發之初就有專人跟蹤和處理,或許今天的ofo不會被“黑”得這么“衰”。
推薦閱讀:數據解讀“小黃車要黃了”是否存在水軍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8299196 郵箱:zhangming[at]civiw.com 負責人:張明)
更多商情熱點請關注:
社交媒體:@識微科技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