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0點,滴滴出行副總裁李敏通過個人社交賬號發文稱,有短視頻作者為了流量隨意編造故事抹黑滴滴司機,將進行起訴。隨后滴滴出行官方賬號轉發了該博文:要堅決起訴,還滴滴司機一個公道。
當日13點,鐵驥視頻、財經網等新聞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事件熱度升至峰值,隨后輿情熱度仍保持著小幅度的起伏。
5月5日21點,鐵驥視頻跟蹤報道,發布了涉事之一的短視頻作者公開進行道歉的新聞,當晚引起了一陣輿情小高峰。
5月6日清晨,觀察者網等更多媒體也相繼跟進了報道,輿情熱度再次上升。同時,眾多地方政、法相關部門官號也對此事進行了轉載,順便進行了一波法律普及,輿情熱度再攀新高。
流量驅動,對立性敘事模板
事件中批量出現的“惡意抹黑滴滴司機”短視頻,其文案、故事細節堪稱雷同。大致都是稱,自己耐心的等待超四十分鐘后,卻遭受到滴滴司機惡劣的溝通態度,和“那你可以直接取消訂單啊”的回答,因而當事人在事后對司機進行了投訴;滴滴司機受到5000元的投訴罰款后,打電話來哭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希望當事人撤銷投訴,但其堅定的拒絕了——“這個態度,我肯定是要投訴的”。并在文案和結尾強調道:因為我的投訴,滴滴司機被罰,但我一點也不愧疚,維護自己的權益有錯嗎?
為什么這些短視頻作者都不懼雷同而被拆穿的風險,積極的套用這一敘事模板呢?顯而易見是為了可觀流量。
在事件中,短視頻巧妙的運用了三個組合來形成對立——服務提供方與服務購買方、乘客的耐心等待和司機的惡劣態度、溫情的寬容態度和嚴厲的權益維護,以沖突調動觀眾情緒,并期望引導站隊。
在短視頻平臺這種特具碎片化的網絡渠道中,越具沖突與情緒化的話題,越易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觀眾注意力,并形成可觀流量。受這些流量的驅動,部分短視頻作者對虛構、抄襲、誹謗等行為的不良性都選擇了忽略。
事件曝光后,眾多涉事短視頻作者對視頻進行了刪除或轉為私密。公開道歉的作者稱:“沒有想到自己隨意發布的一個視頻,竟然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如果視頻內容對滴滴師傅引發了負面影響,在此,請允許我對廣大的滴滴師傅真心地道個歉,對不起。”
但網友對此并不買賬,對作者的負面情緒反而由76%上升至了85%,并表示互聯網非法外之地,希望可以按照法律嚴懲。
據法律相關工作者介紹,道歉和刪帖并不能免除侵權和違法責任,滴滴仍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責,提前認慫道歉和刪帖,只是作為減輕責任的情節。
快速避雷,抖音的平臺之責
抖音作為相關短視頻的發布平臺,自然無法置身事外,如果其長時間的在缺位于事件中,將極有可能被輿論之火燎及,成為被審判的另一主體。
因此抖音在5月3日晚,便主動進行避雷,對事件作出回應稱:根據平臺規則,相關賬號已被封禁視頻發布功能,平臺堅決打擊造謠博眼球行為。
而抖音審核規則中已有了相關條例:按照公序良俗作品不得有過度博取關注的行為,不得含有侮辱、誹謗他人或散步他人隱私的內容;涉嫌違規會被封禁賬號、投稿、評論和私信。
抖音對此事的快速反應不僅是出于對輿論之火的規避,還源于法定的平臺責任。《侵權責任法》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應及時轉送相關網絡用戶,并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即平臺接到通知后及時刪除,就不用擔責;但若長時不刪除,被法院認定為不及時或者不合法,平臺就需承擔連帶責任了。
主動出擊,滴滴的公關之道
滴滴此次對短視頻作者的起訴與追責,除了維護平臺司機的聲譽外,也是對品牌的保護。惡意抹黑品牌相關的假消息,會混淆消費者的視聽,制造乘客緊張感,長此以往,可能給平臺造成明顯的客源流失。
因此,品牌不能小看了惡意的誹謗消息的力量,須提高對其的反應速度,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網絡輿情進行全面監測,及時發現包括謠言在內的負面消息,并進行澄清。
滴滴在此事中將先機和時機都恰把握住了,它不但一舉澄清了對品牌具有抹黑性質的信息,還進行了一波品牌宣傳。滴滴抓住了“短視頻創作對流量的無下限追求和網絡誹謗”這兩個切中時弊的要素,以此獲得輿情的大幅支持,網友們主動與品牌站在了同一立場。
這也為眾品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案例,在面對公眾事件時,對輿情進行線索分析或能為品牌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依據輿情特征,找到良好的具體切入點后,再制定的針對性公關計劃,會比廣而泛之的公關模板有效得多。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