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能源汽車成為風口,互聯網科技公司更是一個接一個的入局,時不時就會傳出某大廠要造車的小道消息。比如今年年初小米前腳還稱造車是沒有的事,2個月后就正式官宣造車。
或許因為小米“真香”了,同為“華米OV”國產手機“四大金剛”的華為在造車一事上是屢傳屢否,屢否屢傳。
2019年1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華為絕不造車,永遠不造車”;2020年11月,華為的內部文件明確“華為不造整車”,甚至提出“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2021年4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又一次重申了“華為不造車”。
近日,又有報道稱,華為正在嘗試收購本土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部門,包括尋求控制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旗下的電動車品牌——極狐ARCFOX。
2021年5月24日上午,華為公司對外發布聲明,重申華為不造車。聲明表示,至今為止,并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華為不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沒有任何改變。
以后,凡是議論上說華為造車或者參股汽車制造行業,均為謠言,勿輕信。華為選擇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企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支持它們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經華為授權才可以使用HI標識,代表Huawei Inside。
受相關消息影響,華為汽車多個“緋聞對象”大幅下挫;其他華為汽車概念股也走弱。
雖然華為不造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仍然引來諸多新聞媒體關注和報道。關于華為再重申不造車的信息64%來自新聞媒體平臺。
不造車的聲明都發過幾回了,為什么華為總給人要造車的“錯覺”?
這或許是華為在眾人眼中自帶光環,所以輿論總是聞風而動。而實際上,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動作確實很頻繁。
僅從近三個月“華為造車”的相關輿情信息來看,就出現過好幾個高峰,尤其從4月份開始相關熱度增長了不少。而這些熱度除了華為自己搞了幾個大新聞,還有不少是被順帶上的。
2月26日路透社消息,華為計劃推出自有品牌電動汽車,正和長安汽車、北汽藍谷協商代工制造。受此影響,長安和北汽股票價格快速上漲。華為回應市場傳聞稱,公司策略不變,華為不造車。
3月30日,小米集團公告,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友商正式下場,又引來許多華為造車的猜測。
4月17日,首款全棧搭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亮相,成為全球首款實現城市通勤自動駕駛的量產車,也是是華為技術落地汽車行業的開端。
4月19日,在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宣布與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合作推出華為智選生態新品類產品——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這是華為智選首次新增汽車品類。自4月21日起,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陸續入駐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4大城市、7家華為旗艦店,并快速鋪進華為門店。
4月28日,媒體爆料,OPPO集團已經在籌備造車事項。但OPPO方面暫無回應。又一友商傳造車緋聞,華為再次被帶出場。
同一天,華為公布了第一季度財報。一季度華為實現營業收入1500.57億元,同比下降16.92%。受2020年11月出售智能終端品牌榮耀等因素影響,消費者業務收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4637億元,占總營收54%,手機業務是近年來華為收入的主要來源。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坦誠,華為手機這種高頻、剛需、海量的產品業務目前遇到巨大的困難,智能電動汽車銷量雖然沒有手機那么大,但是單價高,能夠彌補手機的銷量缺失。
5月10日,360攜手哪吒汽車官宣造車,正式邁入智能汽車領域。毫無意外,華為又被提到了。
5月20日晚間,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長安蔚來更名為阿維塔科技。更名后的阿維塔科技將完全市場化運作,獨立經營,獨立發展,與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攜手共創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CHN),打造豐富的智能汽車產品系列,構建“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然而不管華為造車還是不造車,都不影響其口碑,近三個月來網絡上對華為的情緒以正面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但其身為國內科技企業中的佼佼者,對關聯的公司和行業也展現出不小的影響力。
4月19日,華為宣布賣車以后,A股整個汽車板塊表現強勁,北汽藍谷、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小康股份等近30股漲停,無人駕駛、汽車電子、鋰電池、智能交通等汽車產業鏈相關個股紛紛暴漲。
5月24日,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華為造車的緋聞對象們紛紛暴跌,長安汽車、北汽藍谷直接跌停,小康股份大跌6%。其他華為汽車概念股也受到波及,廣汽集團跌超4%,福田汽車跌3.5%,上汽集團跌1%。
不過,華為智能汽車業務雖聲勢很大,但其并不是傳統車企的唯一選擇。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不僅有華為、百度、滴滴、大疆等一眾互聯網科技大廠推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而且眾多傳統車企也在自主研發智能化體系。
華為目前有HiCar、鴻蒙OS系統(計劃6月2日正式舉辦鴻蒙產品發布會)、高精度地圖,以及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能化部件,足以為傳統車企提供整套智能化體系,但是從研發到落地使用還有一些挑戰。
據36氪報道,曾參與北汽極狐項目的前BU員工表示,傳統車企對華為還有提防的心態,這導致華為很多優勢發揮不出來。雙方合作期間,華為生態并沒有很好的應用。
這或許可以看出華為為何要一再強調自己不造車,而是只為車企提供基于華為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部件。目的就是表明華為與車企沒有競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但車企能不能就此放下防備心就不好說了。
畢竟在2020年放的狠話“再提造車就辭退”,這份公開的決議標注了有效期限3年。3年之后,華為還會不會造車?這恐怕也是眾人心中的疑慮。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