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是我國在經濟領域的代言人,但因復雜的社會和經濟因素,使得近年來央企形象被歪曲甚至妖魔化,而他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卻不被認可和理解。本文小編整理了有關:央企輿情管理工作面臨哪些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回應公信力不足
回應公信力不足是由于央企長期以來危機處置不當而積累的,造成整個央企群體公信力流失。公眾對于央企存在誤解,在發生網絡輿情危機時對央企抱有偏見,先入為主持否定態度。
但部分央企沒有把握“后天努力”的機會,采用刻意回避、掩蓋事實、欺瞞受眾、徇私枉法等一系列不明智的策略,既不滿足公眾對于還原真相的需求,也不敢直面公眾的批評承擔責任,致使公眾對于央企的回應經常漠視甚至嗤之以鼻。
二、回應時效性有待提升
網絡輿情危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傳播迅速,不受時空限制。隨著網民數量的激增和自媒體的飛速發展,傳播速度和規模更是難以估量。在傳統媒體時代講求的是“黃金24小時”原則,在新媒體時代則強調“黃金4小時”原則,這便要求企業做到爭分奪秒,與負面輿情傳播賽跑。
但有礙于央企自身的體制機制缺陷,在網絡輿情危機處置過程中經常性要通過層層上報和批復才能敲定最終解決方案,而此時網絡上已經大量充斥著對企業不利的新聞報道,因此,在時效性上企業就已經失得先機。
三、政企聯動效果欠佳
每每發生重大輿情事件,僅憑企業單打獨斗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唯有與政府默契配合,爭取支持,才能有效降低事件的負面影響。目前,由于與政府有關部門缺乏必要的聯動機制,以往在處置網絡輿情危機時之所以困難重重也因為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
假使政府及時介入,既可以阻止失實謠言的傳播也可以控制負面輿情的規模,對平息輿情危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編認為應鼓勵央企逐步建立政企聯動機制。
四、危機應對手段不足
在輿情危機發生后,由于受眾對于央企固有的刻板印象,針對企業的負面輿情會呈現“一邊倒”的態勢,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經常在事實不清、立場不明的情況下卷入一場輿論戰爭,而且網民數量眾多,企業的發聲經常淹沒在網民的輿論攻勢之中。
目前對于這種情況,企業除了發布新聞通稿和與媒體進行點對點溝通外并沒有更多有效的應對手段,經常性使用對待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危機處置,不能將媒體資源優勢發揮到最大,從而難以深化與媒體之間的合作關系。
五、后續反饋修復機制缺失
危機過后一切趨于平穩,但對于企業而言卻并不輕松,那些由于善后不當而使危機卷土重來的案例屢見不鮮。每次網絡輿情危機過后都會經歷一段平復期,時間為半個月至數月不等,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往往只是被動等待,并沒有針對性的修復策略。
相關推薦:網絡輿情危機對央企的影響有哪些?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