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關于小米上市的討論就沒有間斷過。從赴港遞交招股書,小米被認為能踢掉百度成為新三巨頭“ATM”,到小米申請CDR有望成國內首家CDR企業,再到如今小米集團被投資者取消認購,招股遇冷,可謂是一波幾折,賺足了眼球。
(圖源網絡)
據香港媒體報道,小米集團今日中午截止孖展(保證金),次日招股續受市況疲弱影響,時富金融及輝立被投資者抽飛(取消認購)約17億港元。14家券商累計借出孖展逾97億港元,相當于超購3.06倍。業界普遍預期小米最終或僅超購約5至10倍,凍資約240億港元。小米招股反應冷淡,市場資金壓力紓緩,未到半年結,港元拆息已經回落,短息跌幅明顯。
從近一周的發展趨勢來看,小米上市的相關輿情量都是跟著小米上市進展走的,如21和22日的峰值對應小米引入中國移動、高通等七大基石投資者,25日的峰值對應小米公開招股。
(發展趨勢,來源:識微商情)
從傳播次數來看,小米估值和發布會是最受關注的兩點。在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上,雷軍稱“國際投資者認為小米全球罕見,既能做硬件、電商,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型企業”引發爭議。小米到底是屬于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眾人各執一詞。
(熱門文章,來源:識微商情)
“手機鳳凰網”上發布的文章《雷軍:小米估值=騰訊×蘋果!“全能”小米引爭議,發布會亮點看這里...》引用了多方觀點:
海外資產配置CEO朱超認為,小米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硬件企業,硬件只是小米的手段而已。當他家里有一個產品變成小米的之后,慢慢就會發現家里需要越來越多小米的產品,小米的智能設備很多都是互聯互通的,這種逐步滲透是很好的策略,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副院長陳歆磊認為,這是小米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蘋果已經構建了高度體系化的生態鏈,生態鏈內的產品相互關生協同效應。小米的生態鏈本質上是一家類似于豐田的制造企業,生態鏈上的產品彼此間也不能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小米和亞馬遜都堅持把好東西做便宜,對未來都有清晰的路線,都不存在確定的邊界。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認為,小米采用了全新的“賦能交易”,通過交易(外部非并購類投資),將手機業務發展的資源能力賦能給這些生態鏈企業,小米在裂變經濟的基礎上實現了變革性的成長速度。
這么多人去爭論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主要是因為這對于小米的估值影響較大。“全天候科技”發布的文章《小米香港招股不及預期:市場環境、估值等是影響因素》認為,小米集團遭遇取消認購,招股不及預期,關鍵影響因素仍是估值。而網友則認為,小米出現抽飛是因缺乏核心技術和專利,“香港的韭菜不好割”。
據小米的招股書,它的模式是“手機+物聯網硬件(手環、掃地機器人等)+互聯網服務”。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銷售占總營收的67.53%,物聯網產品銷售占總營收的22.37%,互聯網服務收入占總營收的9.39%。從這個數據來看,小米無疑屬于硬件公司。其中,中低端紅米系列貢獻了80%的營收,手機業務上的毛利率只有8.49%,而蘋果有38.37%、三星46%。那么認為小米是硬件公司的投資者,難以對小米未來利潤增長抱有樂觀態度也可理解。
而另一方面,小米目前已經投資與管理了210家智能硬件公司,這個生態鏈也被認為可以拉高小米的估值。在納斯達克上市不久的愛奇藝第二大股東就是小米,也可視為是小米的一個增長點。新零售也是小米一個重要的業務板塊,今年2月,小米之家的300多家門店用28天時間賣出了10億元的銷售額。
小米靠高性價比的手機吸引了大量用戶,但是否能夠將這些用戶成功轉化為小米其他產品和服務的用戶,轉化率能達到多少,這里還要打個問號。這或許也是小米估值頻繁波動的原因之一。小米距離正式上市已經進入倒計時,究竟能不能躋身成為騰訊、阿里一線的公司,這個答案不會讓人等太久。
推薦閱讀:
版權歸識微科技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商情熱點請關注:
社交媒體:@識微科技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