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知情人士爆料,服裝品牌Gap正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內的潛在選項,以調整在華經營;但相關磋商尚處于初期階段,該公司也可能決定保留這塊業務。
自2010年起,Gap進入中國市場已過十年,建立起了實體門店與天貓旗艦店同時經營的雙線門店。目前,Gap在中國布局了約200家門店,天貓旗艦店粉絲數也已達942萬。那是什么讓它做出如此考慮呢?
據Gap最新發布的業績報告,在截至2021年1月30日的第四季度中,Gap集團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滑5.3%至44.2億美元;這44.2億美元的收入中僅有2.27億美元來自于亞太市場。在2020財年Gap集團全年銷售額138億美元中,亞太市場的7.1億美元也僅占5.1%。
早在去年3月,Gap的同集體品牌Old Navy就做出了退出中國市場的決定,以加強對北美市場的關注。因而,此次Gap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的選擇也是有跡可循的。
雖然業務情況并不太理想,但入華十年,Gap在中國已積累起來了不錯的品牌知名度。消息一經曝出,即刻在網絡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與熱議。而這波話題輿情也一定地展現了Gap陷“業務泥沼”的原因。
①產品口碑低
據識微商情系統統計,在此話題下,網絡負面情緒以49.1%占據了主要地位,正面及中立情緒分別占26.1%和24.8%。
在負面情緒中,網友多發表了一些關于Gap產品的吐槽,而這些吐槽正暴露了Gap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口碑缺陷。
據統計,網友吐槽中,有32%的人認為Gap售價偏高;29%的人認為Gap產品設計不夠吸引人,存在logo過大、設計單一等問題;另有29%的人認為其質量不過關,有易變形、褪色的缺點;還有10%的吐槽表示Gap的尺碼過大,對于中國消費者并不友好。
②競爭壓力大
隨著快時尚這一概念突入中國的,并不只Gap這一外國品牌。他們在中國市場布局、開拓的同時,也會在彼此間制造出強勢的競爭壓力。
相關話題下,還有不少網友也提及到了與GAP相似的外來快時尚品牌作比較。其中,日本品牌優衣庫占大頭,達42%;,韓國品牌H&M位列第二,占25%;西班牙品牌ZARA占21%;MUJI、C&A、UR、MJstyle等品牌也較多的被提及到。
由此可以看出,以優衣庫為代表的亞洲快時尚品牌,會因產品特性等更貼近中國消費市場,而更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據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商學院兩位學者的調查,步入職場不久的年輕群體是快時尚的消費主力之一。因而,新世代仍是快時尚品牌們未來發展中,必須攻克的一大主要消費群體。
近年來,隨新時代出現的熱門消費趨向關鍵詞——顏值經濟與IP聯名,便成為了快時尚品牌們開創市場的新鑰匙。
IP聯名不但能直接為品牌帶來破圈式拉新及產品熱銷,還能為品牌創造新鮮感,延續對客戶的吸引力。
值得外來品牌注意的是,在中國的本土品牌也逐漸把握住了一把鑰匙——國潮,而這些是他們往往難以學習,且可能被擊破的點……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