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I原油期貨暴跌)
4月21日,美國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一夜爆“負”。4月22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宣布“原油寶”產品按照美國時間4月20日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方結算價以負值結算。這意味著投資者不但賠光全部本金,還倒欠銀行數倍保證金。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嘩然。中國銀行原油寶被華爾街空頭圍獵,造成巨額虧損,對于這場投資市場上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事件,事件輿情態勢是如何發展的?輿論情緒和態度如何?該事件背后反映出了哪些問題?本文將一一揭曉。
對于“原油寶”的產品屬性,目前一直存在爭議。4月22日,中國銀行在“原油寶”業務情況說明中,對其業務概括如下:中行于2018年1月開辦“原油寶”產品,為境內個人客戶提供掛鉤境外原油期貨的交易服務,客戶自主進行交易決策。其中,美國原油品種掛鉤CME的WTI原油期貨首行合約。個人客戶辦理“原油寶”需提交100%保證金,不允許杠桿交易。
“原油寶”原油期貨業務包括美國原油產品和英國原油產品。其中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WTI原油期貨合約”,英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幣(CNY)計價。
(原油寶產品業務流程簡圖)
4月21日-5月12日期間,全網有關“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的傳播信息量共計712398條。其中,79.57%的信息分布在社交媒體、微信等社交平臺中。4月21日,中國銀行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因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首次收于負值,4月21日將暫停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合約交易”,引發輿論關注。隨后,少數網友對移倉前中國銀行未對客戶進行說明義務等行為提出質疑,并對中行“原油寶”交易結果表示擔憂。4月22日早間,部分網民在網上曬出原油寶收益明細以及中國銀行發布的賠償保證金的通知截圖,引發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此事。隨后,中國銀行在官網發布公告回應稱:“將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結算貨移倉”。當日下午,隨著“@財經網”“@鳳凰網財經”等大V轉載及傳播事件相關情況,大量網友參與事件的討論。4月23日,有網民向媒體爆料表示:中行開始劃扣投資者“原油寶”賬戶中的保證金,且虧損客戶不還錢將納入征信,相關信息推動事件熱度持續上升,事件傳播信息量于當日達到最高峰,“原油寶投資者倒欠銀行不還將納入征信”等成為社交媒體平臺熱門話題。5月5日,中國銀行發布關于回應“原油寶”產品客戶訴求的公告,引發輿論熱議,事件熱度有所回升,于當日達到傳播小高峰。此外,“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對此事也進行了及時報道和跟評。
從情感分布來看,全網關于“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的社會情緒以負面為主,占49.1%,主要內容多為對中國銀行交易操作“不專業”的質疑,以及對中國銀行決定由投資者承擔全部損失的不滿。中性言論占40.5%,相關言論主要為傳播事件相關信息、討論和分析原油寶產品交易原理等。有關此次事件的正面言論占比10.4%,部分輿論表達了對銀保監發聲、以及投資者進行維權訴訟的支持。
4月21日,因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于負值,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暫停WTI原油合約當日交易。“原油寶”“中國銀行”“美原油”等詞的熱度開始攀升。4月22日,隨著“中國銀行要求多頭賠償3倍保證金”“中國銀行暫停客戶原油寶新開倉交易”等消息的爆出,涉及原油寶交易的“期貨”“抄底”“移倉”“穿倉”“保證金”和“虛擬交易盤”等詞匯露出頻次升高。同時,多名原油寶投資者組團維權的現象也受到了輿論關注,相關詞匯“律所”“律師”“法院”“立案”和“集體訴訟”等成為了該事件的傳播熱詞。此外,隨著該事件的持續發酵,中國銀行的回應及后續處理措施也成為輿論關注的一大重點,“和解協議”“回應”等詞也有一定的熱度。
在“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的相關信息中,媒體主要對事件本身進行報道傳播,占比29.8%。事件曝光后,涉事方中國銀行就此事做出多次回應,引起“中國新聞網”“財新網”等多家媒體關注,相關報道占比21.4%。5月11日,中行APP推出原油寶線上和解協議,并設置了倒計時。“原油寶和解協議”成為媒體報道重點,占比為16.9%。關于責任歸屬問題的報道占比13.1%,相關內容主要從原油寶交易流程及協議內容等方面切入,對“誰該為損失負責”這一問題進行了介紹解答,如“南方周末”文章《中行原油寶:誰該背這個巨虧的鍋?》、“新京報”文章《原油寶穿倉慘案:誰該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等。事件發生后,有投資者表示將進行維權,引起部分媒體的關注,相關報道占比8.7%。此外,還有與原油寶此類紙原油金融產品相關的媒體報道,內容主要為對這一產品交易原理的介紹、產品投資者身份的統計報道等,占比為6.5%。
與媒體不同,網民話題更顯主觀性和情緒化。除了傳播該事件基本信息外,24.4%的網民言論對中國銀行表示不滿和質疑,認為中國銀行的交易操作極其不專業,屬于“金融欺詐”,調侃銀行此舉是“割韭菜”。對中國銀行的回應進行關注的網民言論占13.2%。9.4%的網民言論對紙原油金融產品進行了關注和討論。7.5%的網民言論對投資者維權表達了看法,大部分網民表示了支持。還有部分網民言論呼吁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占比5.0%。
隨著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雙方關于石油價格的談判及國際環境變動,國際油價在近期波動劇烈。4月22日,中國銀行宣布“原油寶”產品按照美國時間4月20日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方結算價以負值結算,這意味著數萬名投資者不僅虧光了本金,甚至還倒欠銀行數倍保證金。消息一經爆出,迅速引發市場和輿論高度關注。如此巨虧,責任應當由誰承擔?投資者與中國銀行雙方的責任應如何劃分?原油寶爆倉后的責任歸屬問題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
中國銀行作為原油寶的開辦方,自原油寶爆倉事件發生以來就遭受到了投資者和部分輿論的強烈質疑。他們認為中國銀行不應將風險責任全部轉嫁給投資者,自身在操作和產品上均存在問題,理應對此負責。一方面,這些輿論質疑中國銀行的產品監管制度有較大問題。首先,原油寶協議跌至20%保證金時銀行有義務強平,但在跌至20%時,中國銀行并沒有起到應有的風險控制作用;其次,中國銀行對國外一些投資機構如CME釋放的預警信號重視不夠,將平倉日設定到換月的最后一天,再加上中國銀行的交易時間與國際市場存在時間差,導致投資者無法及時做出操作指令,只能坐以待斃。另一方面,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的準入門檻過低也飽受輿論詬病。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原油期貨交易是極小眾并且專業的一類交易產品。一般而言,期貨公司要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警示,還要限定最低投資門檻,并通過投資者風險測試的方式判定其風險偏好。而中國銀行僅進行了風險警示,并沒有對于底層資產進行詳細描述,也沒有對于投資者可供投資金融資產的數額進行門檻限定。另外,也有輿論質疑中國銀行營銷失當和激進營銷,導致諸多不明內情的投資者盲目涌入。他們認為原油寶是一款掛鉤海外原油期貨的高風險投資品,卻被中國銀行作為“投資理財”的重點推薦產品銷售,使投資者將其理解為虧損有限的理財工具和“抄底神器”,最后損失巨大,中國銀行責無旁貸。
值得注意的是,在輿論對銀行方提出質疑之時,也有少數輿論將矛頭對準了原油寶的投資者。有輿論認為部分投資者出于“投機”或“抄底”等動機購買產品,出現巨虧后理應遵守合約,中國銀行也有權向部分“穿倉”的投資者追償保證金。
投資者不但虧完全部本金,還倒貼銀行近兩倍虧損資金。“中國銀行原油寶穿倉”這件中國個人理財市場上的黑天鵝事件,引發輿論對金融理財產品的關注和討論。
部分輿論對此類高風險的金融產品為何在銀行這類金融機構中存在、以及是否應該存在表示了疑問。作為一款投資產品,“原油寶”并非中國銀行一家所獨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也有此類金融產品,即通常所說的“紙原油”。紙原油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與紙黃金、紙白銀一致,不可以實物交割,只能現金結算。其實際上是由銀行向投資者提供買賣報價,個人再通過把握國際油價走勢在銀行賬面上買賣“虛擬”原油,由此賺取原油價格的波動差價。顯然,該投資產品對于任何人來說,都屬于高風險投資產品,投資標的是典型的標準化產品。從事標準化的證券類交易業務的金融機構歸屬證監會監管,需要有一定的資質,同時,從事此類業務的投資者在專業度上也設有一定的門檻。但如今,這類產品竟然出現在了國內銀行體系。輿論認為對于這種跨業態業務緣何出現、以及是否合法、由誰監管的問題,監管部門應當對大眾進行解釋。還有部分輿論對銀行推出此類金融產品的目的表示質疑,認為中國銀行原油寶合約中存在的交易時間錯配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此類理財產品的設計不夠成熟,同時,將高風險證券類交易業務包裝成理財產品推薦給連期貨交易概念都沒有的普通人,是否存在規避監管“打擦邊球”的問題也需要引起注意。此外,還有部分輿論站在投資者角度,表示對于此類理財產品,投資者投資前需要反思自身是否具有完全了解投資產品風險的能力,以及風險可承載能力,以避免對自身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在傳播“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相關信息的博主中,以草根群體(普通+達人)最多,占比90%。其次為認證用戶群體(名人+企業+媒體+政府+團體+其他),占比10%。媒體官微發布大量事件相關博文,加上名人博主參與事件討論并傳播,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普通網民對相關話題的討論。
在“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的相關討論中,原帖信息占比10.3%,多為媒體和個人大V發布的涉及原油寶交易原理、和解情況及投資者維權進展等內容;89.7%的網民則通過轉評參與相關話題討論,表達自身觀點看法,進一步擴大話題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對本次事件關注度最高的是廣東地區,其次是北京和上海地區。這三地的金融市場均較為繁榮,且媒體眾多、網絡普及程度高,因此對該事件相關話題關注度最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全球經濟受到沖擊。在經歷美股歷史罕見的4次熔斷后,國際原油期貨也迎來了歷史上的首次負值:美國時間2020年4月20日,WTI05期貨合約結算價暴跌至-37.63美元/桶。
而對于大洋彼岸中國銀行(下稱“中行”)“原油寶”產品的中國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驚天“噩耗”。4月22日,中行在暫停了一天的美國WTI原油期貨交易后發布公告表示,原油寶產品將參考-37.63美元/桶進行結算或移倉。史無前例的負值結算價意味著,購買了WTI原油期貨的投資者們不僅虧掉了自己賬上所有的錢,還倒欠銀行N倍的欠款。
虧損的責任怎么算?一般來講,在市商杠桿制度下,正規的股票或期貨交易時如果發生了穿倉,而客戶保證金無法填補虧損的金額時,交易所是可以向投資者追責剩余的虧損資金,但這個事件尷尬之處在于,“原油寶”只屬于銀行金融衍生品,而中行本身也不是交易所。另外,許多投資者認為,中行選擇在展期進行移倉換月是爆倉的最主要原因。一番“打架扯皮”后,中行開出了和解協議。
新冠疫情影響下,國內許多投資者們嗅到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商機,但是危機與商機并存。除去市場規則下的經濟變動外,國內投資者還需要警惕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交易陷阱。事實上,國內很多投資者對境外金融市場的交易規則或細節并不了解,更談不上理解規則變動加諸于自身利益的實質影響,這種前提下的投資行為其風險性無疑是極高的。另外,作為交易規則的制定者,境外金融交易機構在法理上擁有先天的優勢,而這一點也需要投資者納入考量。
當然,相較于投資者個體而言,國內金融機構更應該吸取教訓。作為金融經濟大戶,美國擅長通過設置金融陷阱來讓其他國家投資者為自己買單。2020年新冠疫情讓美國經濟受到重創,在這種特殊背景下,國內金融機構更需要提高警惕,避免成為免費韭菜。
湖南識微科技有限公司商情部
2020年5月14日
(聲明:本報告數據主要來源于識微商情系統,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