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總結分析了涉及教育行業、醫療行業、旅游行業、移動通信行業、房地產行業、文化產業行業、食品行業、金融行業、電商行業和能源行業的重點相關會議內容,供大家閱讀參考。
3月3日,“2019年兩會”正式開啟。作為涉及全國人民政治經濟生活的大事,兩會每年都會引來中外輿論的重點關注。今年,改革仍是兩會的重要議題,“減稅降費”、“審議通過外商投資法”、“攜號轉網”等涉及各行各業的新舉措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另外,“建議恢復五一長假”、“建議恢復強制性婚檢”、“建議禁止智能手機進中小學”等涉及旅游、醫療、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建議也是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3月15日,隨著“兩會”閉幕,相關輿情逐漸回落,但兩會期間的各項部署將會長久影響社會各界的發展。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輿論場迅速升溫,隨著3月5日全國人大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的召開,兩會輿情出現首個高峰。在此期間,網民和媒體的輿情走勢起伏明顯,波動較大,但關注角度卻各有側重。“反腐懲貪”和“廉潔政務”是媒體直擊兩會報道的核心話題。隨著會議議程的推進,政府、檢察院相關工作報告成為引發媒體傳播波動及媒介議題轉化的重要源頭。與媒體不同的是,網民關注的焦點更傾向于兩會提案所衍生的民生話題和相關活動。此外,基于自身社會角色所擁有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明星參與討論兩會公共議題,為兩會信息的傳播提供了龐大且持續性的聲量,同時也衍生出許多次生話題。
從平臺上看,全網有關“兩會”的輿情傳播主要集中在社交平臺,占81.16%。除關注兩會涉及的民生問題的討論外,民間輿論場的相關熱度還源于明星參與公共話題帶來的話題關注度。如青年代表易烊千璽、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等受邀出席兩會特別節目“兩會青年說”,眾多偶像明星參與熱門話題“2019看兩會”為家鄉代言打call等。其次是新聞平臺和APP平臺,分別占11.24%、5.50%,“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及時報道、跟進兩會進程,多角度解讀兩會議題,相關輿情持續升溫。
3月15日,2019年兩會正式落下帷幕。兩會作為我國一年一度最為重要的國家會議,提案議案內容、政府工作報告及政策的提出落實,對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國家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整體上看,“衣食住行”依舊是2019年兩會關注的重點,會議提案議案涉及教育、就業、養老等各個領域,為民眾提供了豐富的“民生大禮包”。
2019年兩會期間,全網涉及行業輿情信息量最高的是教育行業,其次是醫療行業和旅游產業,移動通信業、房地產行業分別位列四、五位。大力建設普惠性幼兒園、綜合治理“線上培訓”、為學生減負等教育類提案,使得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及培訓亂象的治理監管成為國民關注的重點。出行安全保障、取消高速公路收費站、民航服務監督、景區治理和廁所建設等普惠性政策及配套設施建設等涉及旅游行業的提案深受民眾稱贊。養老、醫保政策的保障力度加強和對醫美、保健品、疫苗安全的管控問題的強調,讓醫療行業的未來整改和發展環境備受關注。此外,讓5G走進千家萬戶、進行攜號轉網以及進一步地提速降費也讓移動通信業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行業之一。房價調控、“房住不炒”及房地產稅法的穩步推進也讓房地產行業的未來發展成為國民關注焦點。
3.1.1 行業輿情
深化教育改革,一直是近年來兩會的重點議題之一。我國的現代教育受歷史因素影響,在體制建設上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近些年來頻頻曝光的幼兒侵害、校園欺凌事件及犯罪低齡化現象,使得嬰幼兒的托管服務和未成年人的素質教育及家庭教育問題成為兩會期間國民關注的重點。同時,全面開放二孩的政策環境也使得加大對社會公益性設施建設投入的必要性進一步凸顯,提高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工作成為2019年教育方面的工作重點之一。
隨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唯分數論”的教育理念以及超負荷的學前教育現狀受到民眾抨擊。3月12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部長通道”上談及為學生減負及對校外培訓進行管控等問題時稱:“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幽默的語言一時間讓“學生減負”和“學前教育”成為全網熱議的話題。此外,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以便讓更多的人主動選擇職業教育,彌補國家高技能專業人才缺失等話題也備受國民關注。
3.1.2 行業看點
(1)規范整治校外培訓亂象
2019年3月12日,國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發現存在問題的機構27.3萬所,已完成整改27萬所。針對“線上減負,線下增負”的疑問,陳寶生表示,將比照線下治理的政策措施對線上的校外培訓進行規范,開展線上線下綜合治理,會同有關部門著手研制綜合治理文件,不久后也將會發布。
輿論聚焦
調整對象不應該只是培訓機構
部分網民認為整治培訓機構只是治標不治本,需要做出調整的不僅有家長的思想觀念,還有學校的教學方式。“以前學校嚴,家里嚴,但寫完作業還能玩。后來學校松,家里嚴,周六周日集體泡湯,連累爺爺奶奶。什么時候能學校嚴家里松呢?”部分網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國家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便頒布了《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旨在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5年的時間過去了,“讓學生減負”成了不少家長口中的“學校減負,家長增負”。尤其是學生下課與家長上班的時間沖突引發的學生放學之后的監管問題(小學生下午3點半放學),使得學生課后輔導培訓的市場需求空間急劇增長。“工人日報”在文章《校外培訓,如何不再成為剛需》中表示:課外培訓機構的治理,需要疏堵結合,重視源頭治理。一方面規范教育培訓機構的行為,引導它們走向促進素質教育的轉型發展;同時,要規范地方政府和學校的行為,提高中小學育人能力,從源頭降低學生和家長參與課外培訓的需求。
整治培訓機構不應“一刀切”
對非法的、資質不全的培訓機構進行整治受到了網民的支持,但同時有網民也擔憂“一刀切”式的管制會對教育公平產生影響,培訓機構存在的合理性也應當被看見。“株洲網”在文章《理性看待校外培訓機構》中表示:“一方面,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的校外培訓機構,依法取締、要求限期整改回應了社會各界的期待,值得點贊。另一方面,校外培訓機構也并非洪水猛獸,校外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補充,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應得到社會認可。”
在當前我國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大環境下,“以分數為標準是相對最為公平的制度”成為社會的共識,而家長們為了盡力追求這一公平,附加的校外培訓成為了必然。如此形勢下,如何在專項整治和校外培訓市場“剛需”間尋求平衡成為了關鍵。“株洲網”文章在最后建議道,不違背教育規律,讓教育回歸本位,相關部門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如不僅公布黑名單,白名單也需要“張榜公示”,同時給出解釋,讓“白”得有理,“黑”得有據。再如對一些校外辦學機構分門別類進行管理,管理更細化,讓家長不再“聽風就是雨”,而是通過權威渠道了解到各類培訓機構的真實的信息,精準匹配自己的需求。
業內點評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蘇華:可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于校內引進公益普惠的第三方課外培訓機構,聘用本校教師或校外合格師資,為本校學生提供課外綜合素質課程和托管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對于培訓機構出現的新問題,一要加大對居家型培訓機構的排查清理取締,二要加強對培訓機構培訓內容、方式、時間的監管。同時建議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細化培訓機構行業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目前,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只是短期做法。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是全社會都必須守住底線。這個底線是根據人的認知規律、根據教育規律,確定下來的,什么時候教到什么程度、學到什么程度,這個需要全社會各方來維護。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陳國治:中小學校還要嚴守招生紀律,自覺切斷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利益共生鏈條,不通過校外培訓機構挑選生源,不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招生,不以校外培訓機構的任何培訓成果作為招生入學條件。
(2)興辦托育機構
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
輿論聚焦
托育服務滿足個體差異路且尚遠
多部門多政策的出臺,以及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強調,都在表明國內的托育需求愈發高漲。此次“興辦托育機構”的政策得到了民眾的支持,但不少網民卻呼吁,普惠性的托育服務不應只在一線城市開展,三四線及城鎮鄉村等低收入家庭也應該充分享受政策惠利。
但城鄉不同的經濟結構是否適用同一種政策,托育服務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家庭是否都能得到滿足,成為了政府及行業面臨的難題。YoKID優兒學堂創始人、劍橋大學心理學博士蘇德中表示,托育服務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不能全是普惠的,也不應都是高端的。“21世紀經濟報道”在文章《民主黨派兩會提案聚焦托育服務短板:0-3歲孩子誰來帶?》中則稱,走在托育服務建設前沿的上海,出現了一邊家長入托無門,一邊新增托育點招不滿的窘境。若想讓托育服務滿足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家庭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托育機構的管理是個難題
與人口相對較少、社會經濟及政治制度較為發達和健全的發達國家相比,0-3歲的托育服務在我國起步較晚。大力發展嬰幼兒托育的道路現已明確,但先天不足造成的行業短板卻不容忽視。“新京報”在文章《鼓勵社會開辦機構解決幼兒入托難題》中寫道:“在數量稀缺的托幼市場,托幼所管理體制尚不健全。托育行業沒有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亦缺少相關政策指導、行業標準和有效機制。”政策空白,管理混亂使得明確頂層設計成為當務之急,2019年兩會上的相關提議也紛紛針對托育服務的頂層設計提出建議,而對于政府政策,網民則表示:“能落到實處才是真的。”
業內點評
民盟中央社會委員會副主任馬馳:托育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完善,行業標準缺失,托育工作缺乏積極引導、規范管理和有效監督,嬰幼兒托管機構市場魚龍混雜,不少托育機構缺乏資質、無照經營,影響了家長對這個市場的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目前能提供較高水平服務的托育機構,收費昂貴,可考慮這些機構稅費減免的問題,已使更多的家庭收益。
云南省副省長、民進中央常委李瑪琳:全國各地正積極探索發展0-3歲兒童托育服務,但由于法規政策體系不夠完善,機構運營風險壓力大等因素,成效不明顯。建議將0-3歲兒童托育服務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鼓勵和支持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對有育兒經驗的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在中等、高等職業學校開設幼兒養育專業。
i-EDU智庫理事長陳剛:去年學前教育新政出臺后,幼兒園上市之路基本堵死,此前一直關注學前教育的資本力量最有可能指向托育賽道,屆時可能會有大規模資金涌入。但目前早托領域還處于初級階段,托育機構的合規性指標、照護服務對象、服務內容都沒有明確規范標準,制定標準的過程是行業逐漸規范的過程,而對于托育行業的投資方來說,等待市場成熟也需有足夠耐心。
3.2.1 行業輿情
3月3日,在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中,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表示針對醫保藥品目錄將做出調整計劃,由此也拉開了兩會探討中國“醫療問題”的序幕。一方面,更多高昂、罕見的疾病防治藥品將納入醫保名單,提高居民醫保適用范圍;另一方面,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減少居民用藥成本,減輕患者經濟壓力……這些公眾最為關注的醫療改革的重點議題和走向,引發輿論多重討論。此外,“談判藥品”、“慢性病藥品”、“流感疫苗”、“定期體檢”等相關詞匯隨著兩會議程在整個醫療行業話題中逐步占據主要地位。
相對于一直備受矚目的“醫保”和“疫苗”話題,早在2003年隨著《婚姻登記條例》正式實施而退出歷史舞臺的“強制婚檢”,在沉寂了16年后又再次被高調“拿起”:3月8日,全網圍繞“強制婚檢對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的影響”進行了討論。“婚檢”話題熱度陡然拔高,由此衍生出的“婚前體檢是否涉及個人隱私”和相關收費事項等話題也成為網民關注重點。
3.2.2 行業看點
(1)醫療改革
此次新提出的“全民醫保”政策,更側重平衡中低端生活水平的民眾需求與醫療體系高昂消費的矛盾。其中,增加補助標準、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完善異地醫保結算平臺等相關建議的提出,無疑給“有藥不敢吃、大病不敢治”的基層群眾打了一劑強心針,而救命藥進醫保、保障低價藥品供應、打擊醫保騙保等建議,在緩解居民“吃藥難、吃藥貴、沒藥吃”困境的同時又給那些無良藥企和行業亂象來了一記重錘。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大病保險能否阻止患者“另辟蹊徑”?而進一步完善低價藥品政策、擴展醫保藥品目錄又能否讓那些藥品高價、稀缺之痛成為歷史?“全民醫保”落到實處,還任重道遠。
輿論聚焦
補齊醫療健康服務短板
“心肺驟停10分鐘即可造成不可逆轉的腦死亡,我們的父母已經步入老年,我們也逐步走向中年,當我們生命健康受到疾病威脅的時候試問誰能在4-6分鐘的黃金搶救時間內請三甲醫院的急救人員來到身邊?”面對我國日益增長的突發性死亡事故,部分輿論提出普及急救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有部分輿論關注城鄉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所引發的諸多問題。如何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部分網友建議,需要全面提高并拉開鄉村醫生的待遇,讓現有的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愿意通過不斷進修學習晉升職稱,普及衛生健康知識使居民不得病、少得病,也讓更多優秀的全科醫務人加入到離居民更近的全科醫生崗位上,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醫療保障力度
“我作為一名出生在80年代的獨生子女,在國家二胎政策的影響下,如今也已是兩個小孩的媽媽。隨著父母的年歲漸長,在我目前的家庭狀況下,養老沒有問題,但是疾病的風險卻無法控制。”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大”的難題由來已久,加之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峻,逐步放開的“二胎政策”終于從幕后走到臺前。就目前而言,生育政策的更替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獨生子女家庭中的養老難題,反而讓處在過渡期的80、90后家庭的“養老矛盾”更為凸顯,其中有不少網友提出,自己積極響應二胎政策,是為了以后幫孩子減輕壓力,但有了二胎之后,自己身上的負擔反而更大了,他們認為政府應該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醫保報銷比例,減輕自己肩上“養小治老”的雙重壓力。也有網民表示,政府在重視醫保之余也可以和商業保險公司合作,為獨生子女家庭提供專門的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等,借此幫助獨生子女家庭有效規避醫療風險。
關注殘障人士,打破殘障藥品、配件壟斷
在本次拓展醫保藥品目錄計劃的探討中,有關聲討藥企壟斷的言論較為火熱,其中不乏網友的切身經歷,“中聾的官方康復教材,一本很普通的繪本,也不是精裝,薄薄幾頁紙,就因為加了‘聾兒康復教材’,一本能賣七八十元,有的系列五六本書能賣四百多!這不就是壟斷嗎!”而關于打破殘障藥品、配件壟斷的呼聲也得到了眾多響應,不少網民認為,許多醫院對殘障人士所需的藥品、配件售價過于昂貴且沒有健全的市場規范,對于普通家庭的病患來說,盡管所需的部分藥品被納入了醫療報銷內,但受制于過高的藥價和藥品資源的缺乏,相關政策的拓寬也不過是增長了某些壟斷藥企的收入來源。
業內點評
財經專欄作家、知名評論人石述思:為了進一步降低普通百姓用藥治療成本,未來需要重點推進三件大事:一是提高醫保報銷的比例;二是提高科技研發的能力;三是通過提升全民保健意識水平乃至培養健康生活方式,以減少發生癌癥的風險。而第三點有巨大提升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李海燕:老百姓講看病難,主要是很多地方難以獲得更高質量的診療服務,希望我們能夠將分級診療工作做實做細。要加快推動建設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在區域內解決患者看病就醫問題,減少老百姓跨區域就診,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國家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司司長黃華波:醫院、藥店、個人都有責任,要共同維護這部分資金的安全。我們正在推進這方面工作,對于守法的、誠信經營的肯定要保護、鼓勵,更多地給予支持,對于出問題的要加大打擊的力度。醫保的錢應該花在參保人身上,但是不能亂花,一定要花在救命上。
(2)醫美管理
今年兩會關于醫美行業的提案跟以往相比顯然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從《關于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管理的提案》到《關于建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提案》,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全國政協委員肖苒主任認為在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后,只有將醫美行業和整治重心從管理轉移到引導方面,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整形外科行業診療水平。
輿論聚焦
亂象叢生需監管
從“女大學生隆鼻死亡”到“女主播整容失敗跳樓死亡”,醫美事故頻頻發生,對此,指責個人“三觀不當”或是抨擊醫院違規等相關輿論的爭執未曾停歇。有網友指出,從根本而言,還是歸責于行業的制度規范不全和準入門檻設置不當的問題,行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光明網”在《醫美行業亂象引關注 別讓微整形變成“危整形”》評價道:“要讓醫療美容行業真正成為制造美的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下去,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可或缺。一是要嚴厲打擊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活動的小作坊、黑診所,杜絕醫療美容假藥、山寨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二是隨著醫療美容行業的爆發,整形外科醫生供不應求,應進一步規范從業人員入行門檻,同時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
業內點評
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張曉艷:選擇正規醫美機構和正規醫師,是規避醫療美容風險的有效途徑。有無醫療資質是識別機構是否正規的關鍵,醫療美容是以醫療為基礎的,所以正規的機構是需要有醫療資質的,任何一家經過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合格的醫美機構,消費者都可以在網上查詢到。
華東寧波醫藥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馮幸福:未來的醫療美容行業,大家把焦點集中到醫生身上,一是價格應該和價值對應。二是要以顧客為上,以誠信服務為上。三是加強多方合作,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把正規的產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不讓消費者盲目選擇。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簡丹:大家對醫美和生美目前處于一個混亂概念。媒體要幫助大家去區分,醫美和生美的不同之處。在她看來,一定要把醫療美容納入健康領域,而不是美容領域。把醫美和護膚品混在一起,感覺不屬同一層面,有些跨界。她還呼吁,媒體應該幫大眾認識到醫和美之間還有一個健康。
3.3.1 行業輿情
作為囊括食、行、購、娛等多方服務的綜合性產業,旅游行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兩會必談的重點議題。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完整提出“發展壯大旅游業”,同時點出了旅游行業發展部分方向: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進“廁所革命”、建設美麗鄉村等,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重點。
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旅游的需求愈發旺盛,是否有充足的時間旅游成了人們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恢復五一長假”、“隔周三休”等兩會提案均立足于此,相關討論在3月10日達到輿情高峰。此外,老年旅游和出行方式升級也成為人們關注熱點話題。
3.3.2 行業看點
(1)文旅融合
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在“部長通道”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問題做出回應:“通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我們要創造更加舒適、便利的旅游環境。我們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研學旅游、休閑旅游、康養旅游等業態,大力改善旅游場所的基礎設施,提高旅游場所的接待和服務水平,使我們的旅游環境更加個性化,更加舒適化,更加便利化。”
輿論聚焦
打造文旅 要穩中求進、因地制宜
從2018年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成為文化和旅游部開始,“文旅融合”就成了個熱詞。各行各業的資本也在不斷涌入文化旅游這個產業,需求旺盛,市場整體向好,一時間各種各樣、參差不齊的文化旅游都起來了,其中以傳統地產中的領軍企業為典型代表。對此,《經濟日報》認為,文旅產業不是隨便貼上的“標簽”,更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要拿捏好節奏、把握好章法的。而所謂節奏的精妙,則需要“穩中求進,文旅融合是現實的發展方向,卻不可能一蹴而就”,章法的精髓則在于“因地制宜”,打造出“最具特殊性和稀缺性的品牌優勢”。因為,面對海量選擇,“觀眾”的時間和經費都是有限的,精品的文化旅游才是真正的文旅融合。
業內點評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楊安娣:2019年吉林將抓住文旅產業打造城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要延長產業鏈、擴展產業面、形成產業集群、構建產業生態培育的全體系、大系統,生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鮮明區域帶動力的產業新模式新格局。
靈山文化旅游集團董事長吳國平:企業作為旅游業的市場主題,關鍵在于如何把握機遇,趁勢而上,以市場滿意為核心,堅持文旅融合,以敬畏市場、尊重游客及對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持續打造讓游客驚喜的極致產品、服務及體驗。
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從國際文化和旅游交往來看,文旅融合有利于增強國家軟實力,使中國文化、中國制造以更鮮活直觀的方式向世界傳播。
(2)老年(康養)旅游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重視以及銀發族旅游比例持續上升,健康產業成為新“藍海”,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養結合、康養旅游、康養度假等概念深入人心,大健康旅游產業發展藍圖浮現,收獲市場青睞和政策紅利。此外,全國人大代表崔榮華也提交了《關于60歲以上老年人免景區門票的建議》,建議實施60歲以上老年人免景區門票政策,提高老年人群體出游頻率,促進老年人旅游消費,從而推動養老服務業及旅游業的發展。可見,從養老服務業的角度出發,老年相關的旅游市場需求尤為可觀。
輿論聚焦
老年免票,素質問題堪憂
近些年,老人霸座、胡攪蠻纏、倚老賣老等老年人群低素質事件頻頻出現,部分網民對于老年人景區免票建議表示“并不看好”。還有不少網民將景區免票和已推行的公交車優惠政策作對比,質疑管理問題:“對于景區還沒實行不曉得靠不靠譜…公交車的老年優惠及免票真的是一大災難…”不過,大部分網民對此持支持態度,認為“退休有錢的老人免票旅游拉動各行業消費比上當受騙好”,但也提出了進一步建議如“錯高峰優惠”、“節假日不實行”等。
老年旅游的各項服務待完善
老年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對此,“北京商報”認為,如果“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免景區門票政策”這一建議能夠落實,可進一步聚焦關注養老問題,完善老年旅游市場,推動“銀發經濟”增長。但同時提到,目前老年旅游產品線路、保險制度以及便老設施還需進一步優化,老年旅游市場還存在需求過剩、有效供給不足的現象。
業內點評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朱耀垠:老年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老年養生、休閑、文化、體育、旅游服務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目前我國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數已占到全國旅游總人數20%以上。
山東東方集團董事長楊曉東:進一步做好養老養生產業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的文章,樹立典型和標桿項目,突出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發揮休閑旅游在健康養老中的作用,鼓勵旅游產業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保利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王力力:康養旅游業機遇和挑戰并存,要全產業鏈介入,實實在在地做養老,提供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致力成為“健康生活同行者”。
光大集團文旅健康事業部副總經理 鄭穎宇:老年人中“活力老人”占比很大,“活力老人”對生活的品質是有一定追求的,其中很多還屬于“有錢有閑”的群體,應開放針對“活力老人”的康養游產品。
3.4.1 行業輿情
“攜號轉網”、“提速降費”一直是民眾較為關注的利好消息,該政策在2006年就已提出,但其推行情況不盡人意,主要是來自運營商之間的設障太多。3月5日,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并規范套餐設置。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部長通道”表示年底將實現自由攜號轉網,隨后,三大運營商也紛紛表態將“提速降費”貫徹到底。此外,“規范套餐設置”、“雙G雙提”、“千兆入戶”等詞也成為該行業討論熱詞。
“5G”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也是通訊方式未來的走向。小米董事雷軍在人大二次會議表示:5G不僅在通訊和手機上有廣闊應用前景,對5G+AI+物聯網的前景也非常看好。此次兩會期間首次實現5G信號全覆蓋新聞中心,聯通也助力兩會采用“5G+VR”、“5K+4K”等方式進行直播,一時間5G成為了兩會的熱門話題,相關衍生詞如“5G+”、“5G生活”、“移動3G退網”等也成了該話題熱詞。
3.4.2 行業看點
(1)5G時代到來
在今年兩會充分的運用了5G技術呈現了整個會議過程,5G一詞成為了熱門話題,隨著5G商用部署加速,5G不再只是存在人們概念之中,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表示,5G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和產業生態。
輿論聚焦
5G網絡建設
5G網絡是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實現智慧社會的重要助力,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技術保證。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在答記者問時,揭開了5G技術的神秘面紗,也具體描繪了使用5G技術以后的生活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表示:大城市都快進入5G時代了,但偏僻農村連2G網絡都未全部覆蓋。張云勇當即表示:目前大城市正在進行高密度覆蓋,但是也會覆蓋到縣城鄉鎮農村的。5G技術的發展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優化,才能形成最終產業鏈,但5G帶給我們生活方式上的改變是必然的。為此《光明日報》評論:5G正在改變我們的行業,改變我們的社會,助力中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2G、3G退網
2G、3G退網從通信技術發展的規律來看是必然的。但是目前階段來看,從中國移動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還存在著2.1億網民在使用2G或3G網絡,為此部分網民表示疑惑:2G、3G退網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使用。中國聯通表示,減頻不是關閉網絡,而是一個逐步“瘦身”的過程。“中國新聞網”稱:退網可提高頻譜利用率,用于4G、5G建設。由于現階段2G、3G會占用較為稀缺的資源,但其利用率較低,如果清除出3G頻譜,用于5G網絡的建設和部署,那么會大大的提高頻譜的利用率。目前,5G牌照即將下發,三大運營商進行退網清頻均在為5G網絡建設做前期準備。
業內點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5G面前,中國沒有落后。無論網絡設備還是手機終端,我們都在第一陣營里。5G從商用到實現全網較好覆蓋,必然經過逐步優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大家積極準備,也保持合理預期,共同迎接5G時代的到來。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2019年隨著5G的試商用,傳輸成本大大降低,“平臺+技術+內容+垂直運作”將形成文化產業的新生態,產生巨大的商機,文化企業要走出“舒適區”,打破“思維定式”,提前布局,打通線上線下,連接技術和內容,融合傳統和現代,經風雨、見彩虹,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2)攜號轉網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規范套餐設置,使降費實實在在、消費者明明白白。”該政策一出引發網民一致好評。
輿論聚焦
運營商競爭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攜號轉網”,該政策的落實給大眾送去了一個民生“大禮包”。實際上,“攜號轉網”已推行多年,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成功率極低。“人民網”表示:“攜號轉網”在之前為何進程不快?有技術上的客觀原因,也有運營商的主觀原因。運營商為避免用戶流失,會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設置門檻,影響用戶的轉網意愿。此次“攜號轉網”是運營商之間的一次公平較量,簡單來說,用戶根據運營商的服務、資費、網絡等擇優選擇,提高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攜號轉網”對運營商來說,既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促進市場競爭,但只有真正物美價廉才能贏得用戶青睞。
業內點評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劉忠范:自由攜號轉網把選擇權交給用戶,誰的服務好就選擇誰,這既有利于改善消費體驗,也有利于倒逼企業提升服務質量。
電信行業專家付亮:“攜號轉網”能推動運營商優化套餐,加大對老用戶需求的分析,優化老套餐;運營商為降低用戶離網,也會更加努力地提高服務質量;還可以推動運營商有選擇地優化網絡,尤其是熱點區域,網絡覆蓋的優劣變得更為重要。
3.5.1 行業輿情
“房地產稅立法”在2018年兩會政府報告中被提及時,就備受關注。3月5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又一次在兩會政府報告中被提及,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烏日圖等紛紛對“房地產稅法草案”的準備情況做出回應,一時間關于“房地產稅”話題的討論不絕于耳,“征收”、“立法”等詞位列房地產行業熱詞榜首。
作為人口大國,住房問題一直是民生的重要議題。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城市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城市發展迅速,城市房價也水漲船高,除開一線城市,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上漲速度也令人咋舌,再加上“炒房黨”的出現,更是加速了房價的上漲,高房價與購房剛需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希望通過政策調控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的呼聲一直是輿論的重要話題。3月12日,住建部部長王蒙輝在“部長通道”上談房地產市場稱:堅持“房住不炒”原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引發網友熱議。“穩房價”、“炒房”等詞成為網友熱議的重點詞匯。
(1)房地產稅
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兩會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3月9日記者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烏日圖表示:房地產稅法草案正在抓緊完善。兩會期間,官方11天6提房地產稅,相關話題#全國人大將落實制定房地產稅法#也成熱門討論話題。
輿論聚焦
房地產稅征收將如何推進
房產稅從提出到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房地產稅作為特殊的稅種,因為其牽連面廣,真正實施征收勢必會引起房地產市場的變動,房地產稅的起征將會在短期內改變市場交易結構,如何穩步實施避免市場震動成為了群眾關注的話題。有網民表示:“未來房產稅的實施需要政府部門做好對各項措施執行時間的把控,有節奏地逐步向市場推行,并給予市場一定時間對其進行消化,避免一刀切式的執行,引起房地產市場劇烈震蕩。”
房地產稅是否能穩定房價
房地產稅的政策思路是讓房地產更多地回歸住房屬性,增加炒房者的炒房成本。房產投資市場在政策推出后是否會有所降溫,房價會不會因此持平甚至降低成為了群眾議論的話題。“社交媒體”用戶“@藺會杰”稱:“房子在回歸了居住屬性之后,開發商想讓他漲價也不會漲起來了。”
但也有觀點認為,房價漲跌與否與房地產稅征收關系不大,在長期看來房價還是取決于供需關系。“界面”發文《房地產稅即將開征,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了》稱:但從長期來看,房價表現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房地產稅對房價的抑制效果并不顯著。從國際經驗看,美國、日本這些出現房地產泡沫的國家都有房地產稅,房地產稅的征收未能有效抑制房價上漲。從國內經驗看,上海和重慶自2011年推進房產稅試點以來,房價不跌反漲,房地產稅對房價的調控作用效果并不明顯。
業內點評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從今年“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的表述來看,房地產稅已逐漸進入制定程序中,雖然距離其落地還需要一定時間,3年時間內落地的可能性不大,但房地產稅的落地預期卻在持續加快。樓市調控與往年相比出現了明顯變化,從過去的各種限制政策為代表的短效機制向長效機制轉變,財稅政策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出臺房地產稅不能簡單理解為“增稅”,而應理解為對原有稅費進行合理的歸類、合并,然后形成了一個更加規范的稅收政策。所以我不認為推出房地產稅,是要打壓房價。
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房地產稅本身作為地方的主體稅種,是不能解決地區之間的公平問題的。可能未來會設置一個寬稅率范圍,再由當地選擇適用稅率;此外,由于房地產稅是按照現價估值收稅,對于不同價值的房子,征稅額也不一樣,不同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也不一樣。還要注意的是,城市中心和郊區、大城市和邊遠城市、城鎮和農村之間肯定是有差距的,這些差距今后主要還是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解決。
(2)房住不炒
2018年兩會政府報告中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觀點。今年,住建部部長王蒙輝在兩會“部長通道”再次強調“房住不炒”:1、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2、堅持住房市場和保障體系;3、堅持落實城市主體責任;4、堅持調結構轉方式,大力培育發展租賃市場;5、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輿論聚焦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今年房地產市場主基調
買房在我國曾被認為是最好的投資方式之一,房價的穩漲不跌,投資穩賺不賠甚至翻番,使得炒房者的隊伍越來越龐大,房產價格一路飆升。政府對此提出“房住不炒”方針,“房住不炒”的核心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旨在糾正中國房地產市場惡性炒房的現象。既要抑制房產價格泡沫,又要防止大起大落,穩地價、房價、預期,讓大家都獲得有房可住的幸福感。
“房住不炒”在今年兩會期間再一次被提及,表明2019年在政府調控管理方面“穩”仍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主要基調。《銀川晚報》發文《住建部強調地方“三穩”責任》稱:住建部此次表態再次強調“房住不炒”,同時明確要把穩地價穩房價和穩預期落到實處,這既預示著主要調控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也預示著2019年的政策力度已經見頂,不會再有更大規模和更大力度的調控措施出臺,部分地方存在政策松動的可能。而網民也表示呼吁穩定房價,希望政府穩定措施能真正落到實處。“社交媒體”用戶“@正義ming”稱:希望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讓剛需者有房可買,讓屯房團、炒房團無利可圖。
業內點評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與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產市場的定調相比,王蒙徽部長提到的五個堅持中增加了對“房住不炒”的重申、大力培育發展租房租賃市場、完善市場的監測預警和考核評價機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更加明確了‘穩’將是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棋到中局方知險”,要警惕“房住不炒”的既定政策,被利益群體所綁架,被某些歪嘴和尚故意念錯經。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里,房地產市場有點風吹草動,就有人趁機鼓噪,三人成虎。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國際的貿易環境激蕩的大背景之下,相關利益群體也會進行各種游說和鼓噪,希望重新回到“漲房價”的老路上,一會兒拿個別樓盤的排隊說事,一會兒拿個別城市的首套房利率改變說事。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拿出定力,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不松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的方面,預計今年中央政府將會持續推進對各地樓市調控的考核,估計接下來陸續會有細分政策出臺,尤其是在住房規劃、住房政策調整、住房金融政策完善等方面有創新。
湖南識微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3月26日
(聲明:本報告數據主要來源于識微商情系統,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