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標志著“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改革一直是民生重大工程之一,“雙減”意見出臺后,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有關政策減負效用、教育培訓行業(下稱“教培行業”)前景等方面話題成為輿論熱門話題。
7月23日至7月28日期間,全網有關“雙減政策正式落地”的信息傳播總量為158121條。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此后,關于教培行業監管收緊、學生減輕負擔等風聲不止,但均未引起較大輿論反響。7月23日,有關“教育培訓機構禁止資本化運作、不得上市融資”的信息在教培行業內部流傳,引發教培行業從業者的集中討論。7月24日,中辦、國辦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宣布“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有關“雙減”政策成效之爭、教培行業巨變等一系列討論,成為輿論場熱門話題。7月26日,教育類股票表現不佳,新東方等眾多知名教育股集體跳水,成為促進輿情發酵的重要線索,此后輿情熱度開始逐步下降。
在監測時段內,涉及“雙減政策正式落地”的事件信息主要分布在社交平臺,占比48.15%,相關內容主要來自“雙減意見如何規范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等熱門話題討論。其次是APP及新聞平臺,分別占比26.77%、21.64%,其中,APP及新聞平臺分布前三的平臺為“騰訊網”“騰訊新聞APP”和“今日頭條”。
從情感分布來看,有關“雙減政策正式落地”的社會情緒主要以中性為主,占比49.1%,相關內容主要涉及政策具體實施層面、教培行業影響方面的客觀討論和政策內容傳播等。正面情緒占34.7%,多為輿論對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如“人民網”文章《人民來論:“雙減”讓教育“返璞歸真”》等。負面情緒占比16.2%,多為教培行業從業者及部分家長的擔憂和焦慮情緒。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中,政策的相關內容成為輿論關注核心,有關“雙減政策”“雙減意見”“雙減文件”等成為熱門詞匯。部分輿論表達對政策的支持,有關“落實”“擁護”等成為了高頻詞匯。隨著政策發布,有關“校外培訓”“線上教育”等詞匯的熱度也隨之高漲。另外,“新東方”“好未來”等企業對此政策做出的相關回應也引發了輿論關注。此外,還有部分輿論對現階段的教育環境發表了相關看法,“雞娃”“內卷”“教育焦慮”等關聯詞匯也成為輿論討論焦點。
媒體話題方面,有關傳播《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稱“雙減政策”)的信息成為媒體報道的重點,占比37.5%。其次,有關對“雙減政策”的解析成為媒體報道的核心,占比22.3%。從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及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分析解讀。如“中國教育報”發布《顧明遠解讀“雙減”意見:減輕學業負擔,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和“經濟日報”發布的《從嚴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等文章,引發眾多媒體轉載傳播。還有部分媒體聚焦于對教培行業影響的報道,認為該政策下發除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行業亂象外,對整個教培行業也是一次致命的打擊,未來更多的機構及企業或將轉型另謀出路,相關新聞占比18.5%。另外,探討教育公平的媒體報道占比10.1%。部分媒體表示“雙減政策”的落實,有利于促進教育均衡公平的發展。如“人民資訊”發文《著力“雙減”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展》。此外,其他報道占比5.6%,主要來自部分媒體對該項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困難和問題的報道。
網民話題方面,主要以傳播政策相關信息為主,占比39.6%。其中,“@新華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均紛紛發博,引發眾多網友積極參與傳播。23.3%的網民支持學生減負,表示現階段的教育內卷嚴重,給老師、學生、家長三方都造成較大壓力及焦慮,對此部分家長希望盡快落實該項政策且嚴格執行。另外,17.7%的網民從教育發展出發,對可能出現的一些教育問題進行討論,如教培行業縮水后有可能會加大家庭教學的壓力等,同時,也有部分網民擔憂校外培訓市場的縮小會對教育公平產生影響。10.1%的網民關心教育股下跌。受“雙減”政策影響,新東方、豆神教育、昂立教育等公司股票大跌,有關教培機構及從業人員的去留引發網友熱議。此外,其他言論占比5.3%,相關言論多圍繞教培企業回應“雙減政策”展開。
7月24日,《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出臺引發了國內輿論熱議。大部分輿論認為“雙減政策”的實施有利于讓社會教育環境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以“販賣焦慮”來鼓動消費是校外培訓行業內的普遍套路,同時,市場化運作下,校外培訓機構極易將天秤偏向經濟效益,忽視甚至以犧牲教育公益屬性為代價,產生諸多行業亂象。部分觀點指出,教育完全市場化并不符合我國國情,也違背了教育行業的社會責任,去資本運作、加強行業管制是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身的一個有力推動,此舉無疑是維護健康教育生態體系的有力保障。
除了治理行業亂象、防范資本入市帶來的諸多隱患外,解決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等也是雙減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對于管制校外培訓市場是否能減輕學生壓力,消減家長教育焦慮這一問題,輿論觀點莫衷一是。
部分輿論從教育焦慮根源這一角度進行分析,表達了自身的擔憂。有觀點認為,校外培訓機構雖然間接助推了社會教育普遍短視化和功利化趨勢,而且確實對當下不斷擴大的社會教育焦慮負有一定責任,但其并不是教育焦慮的根源。應式教育催生培訓需求,培訓需求的客觀存在又孕育出解決其需求的培訓行業,回返往復,還是得在教育體制上找辦法。持同類觀點的輿論強調,既然應試教育才是學生超負、教育內卷的根源,那么限制校外學科類培訓在減負上的成效就值得商榷。
應試教育改革無法一蹴而就,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實背景下,培訓需求依然是剛需,也是當下教育內卷的內在邏輯力。有觀點擔心,如果冒然地對校外輔導和培訓一刀切,勢必會衍生出更多的教育不平等現象,甚至會引發更多的教育焦慮。較為典型的觀點認為校外培訓行業受到政策激勵影響,普化的培訓班淡出市場,校外教育培訓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高成本的個性化、精準化教育培訓如私教、一對一等教育形式或將成為下個“流行”。不過,這種“流行”并非適用于大眾的,而是小眾化的,而這也意味著不同階層家庭子女受教育差異將進一步拉大:對于家境富裕的家庭來說,可以選擇費用更高的私教形式來讓其子女獲得更豐富、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對于普遍家庭來說,經濟能力限制了其女子受教育的資源圈,長久發展,這種改變從一定程度上也將對社會階層間的流動產生影響。
今年以來,教培行業頻頻受挫。從3月《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出臺到5月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虛假宣傳等行為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處以頂格罰款。一時間風聲鶴唳,各教育培訓機構掀起裁員浪潮。有輿論指出,受監管收緊及新政策影響,除進行大面積裁員外,猿輔導、高途等多家在線教育機構還以公司內部調整為由大量取消應屆畢業生的錄用通知。隨著“雙減”政策正式落地,7月26日,A股教育板塊大幅低開,中公教育、學大教育等知名教育股均以跌停收盤。港股教育板塊也集體跳水,新東方收盤大跌47.02%。有媒體查閱公開數據發現,截至7月26日,A股、美股、港股三地上市的教育股今年以來合計蒸發超7400億元人民幣。
綜合輿論來看,政策影響下的教育培訓機構將何去何從是輿論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其中,調整業務版塊或賽道轉型是輿論認同度較高的一種觀點。輿論普遍認為,“雙減”政策對主營業務為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機構并不存在重大影響。面對當下監管收緊的現狀,學科類機構向素質類培訓、職業教育、藝術類教育等方向轉型或許是教培行業這場嚴寒風暴下最好的出路。
事實上,好未來、新東方等頭部公司早已開始謀求轉型。今年來,好未來聚焦成人教育領域,整合了旗下的考研、留學等業務推出輕舟品牌;新東方也通過推出拓展藝術教育領域、開辦高中課程等舉措,提前部署轉型之路。對此,有觀點指出,從目前形勢來看,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成素質類、職業類機構已是大勢所趨。“雙減”意見雖然短期內會讓一些賽道遭受打擊,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教培行業進入良性的快速發展的循環。但也有輿論認為,轉型非一日之功,學科類培訓機構如何從深耕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方面的中公教育等其他機構中獲客還需完備的企業戰略安排和轉型計劃。嚴監管之下,教培行業注定逃脫不了重新洗牌的命運。
網民言論主要來自社交媒體的草根階層(普通+達人),占84.5%。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國民生的重要議題,相關改革措施及政策發布較易引發網民關注。其余言論來自社交媒體的認證用戶群(名人+政府+媒體+企業+團體+網站+校園+其他),總共占15.5%,名人博主在此事件中處于意見領袖地位,其發表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和看法,帶動了普通網民對其相關話題的熱議。
在該事件的相關討論中,原帖信息占比25%,多為媒體和個人大V對該政策進行相關傳播及表達自身觀點。75%的網民則通過轉評權威博主的博文參與相關話題討論,進一步擴大話題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廣東地區對該政策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北京和江蘇。這三地的經濟相對發達且對新鮮資訊接收較快,網絡普及程度高,因此對該事件的相關話題關注度和參與度最高。
近些年來,我國教培行業發展十分迅速,加上資本入局,導致校外培訓機構瘋狂且無序增長,讓教培行業演變成為一個逐利產業的同時,國內教育內卷化也日趨嚴重,帶給學生、家長及學校的壓力與日俱增。如今,“雙減”政策下發,靴子落地,條條政策都是干貨,從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到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及企業、再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政策拳拳到肉,直擊教育行業痛點難點。“雙減”政策的目的遠遠不止是減輕學生負擔問題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防止過度的培訓影響教育實質公平,妨礙學校正常的教學內容及價值取向。而從根本上解決短視化、功利化等問題,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及實現教育均衡公平發展,則是“雙減政策”的終極目標。
對學生來說,“雙減”政策不僅僅是一次減輕作業負擔的政策,更關乎其身心健康及未來發展。根據2016年數據統計顯示,在北京的兩萬學生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占比32%,每年因學業問題發生事故也大有人在。因此為嚴格控制作業總量,減輕學業負擔,“雙減”政策勢在必行。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校外培訓攀比之風盛行,努力為孩子提供最佳教育環境的家長心態和實際家庭條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教育機構廣告語更是進一步刺激了家長對教育投資方面的焦慮。深化教育改革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學生來說都迫在眉睫,此番政策的出臺足以體現政府及職能部門整頓教培行業的決心,有利社會教育環境良性健康發展。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