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謠言已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大威脅之一。互聯網為信息帶來的高效傳播,讓謠言產生發酵的速度與日俱增,從72小時、24小時、8小時到4小時——危機公關的“黃金時間”被不斷刷新,沒有企業愿意為謠言這種“無妄之災”買單。
本文,將結合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對企業謠言易發酵的原因做出分析,并從防、辨、攻三大方面就應對方法進行詳細的方案介紹,以供參考:
一、企業謠言易發酵的原因
要論謠言的發酵,不得不提的便是被學界廣泛認可并引為經典的傳播公式——由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在1947年總結出的“R=I×A”,即謠言的流通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們邁入新媒體時代,這一公式也在傳播環境中不斷演化,逐步發展為“謠言的流通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傳播者影響力/公眾批判能力”。下面,我們將以公式表達下的影響要素,來具體拆解當下企業謠言易發酵的原因。
1、企業主體決定謠言重要性強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從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影響著人們生活。而圍繞企業產生的謠言,一般公共影響力較大,比如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被傳高管私印‘同號鈔’2萬億、味精致癌等,大眾關注度高,但也因此更易陷入恐慌情緒中,促進謠言的再傳播。
不僅如此,越是知名的企業,越是具有顯著性,新聞價值越高,易成為媒體、大V等瞄準的目標。在注意力經濟的催動下,自媒體為追求流量變現,陷入“逐熱點”的狂熱中,忽視事實審核;甚至惡意煽動網友情緒,以期博得熱度。
2、新媒體賦能,謠言內容“真實感”變強
謠言流動量會取決于事件的模糊性,即一個事件所包含的要素越多,事情就會越清晰、完整,更易讓人信服。比如說近年來屢屢生奇效的“小作文”,大段文字的講述、細節的描寫,加之事件本身的重要性,網友的情緒很快被挑逗起來,轉發、站隊。
僅從文字這一信息形式來說,字數越多,通常描述的細節越多,在向人們傳遞信息上也就愈占優勢。加上新媒體豐富的表達——圖片、音頻、短視頻等介質的視覺沖擊力更強,更具“真實感”。因此,它們也能為謠言裝飾上“可信度”,增強網民信任感與參與感,推動信息的傳播與輿情。
3、網絡社交圈層化,強關系傳播說服力強
互聯網的傳播屬性打破了時空溝通的限制,逐漸促成以興趣愛好、價值觀念、情感追求、文化經驗、話語模式、社會關系等為基礎和核心的網絡圈層。網絡用戶并不是以個體為單位的繭房形式存在,而是與相近的群體作為“圈子”的方式存在。
當下謠言的發源與發酵,很大比重都發生在垂直平臺或私域空間,這些圈層化顯著的地方;比如微信、社交媒體、QQ社群,豆瓣小組,興趣論壇等。圈子中的人大多具有同樣的利益相關,與謠言接近性強,更易被觸動。
同時,在圈子內,出于彼此的相似性,圈內網友間形成一種“強關系”。強關系的傳播者對信息接收者的影響力更大,他們會將對方當成“自己人”,從而容易相信流入信息的真實性,這將大大增加他們再次傳播信息的動力。
4、自媒體過分渲染氛圍,影響公眾批判能力
自媒體時代,大眾的創作力,已然成為了輿論場上強勁的影響力量。
不論是在今年發生的海天醬油事件,還是佐香園被傳工人往黃豆醬中大小便事件。在事件真相尚不明確時,已有大批網友開始拍攝丟棄產品的視頻。其中除了不乏大量刻意的流量追逐者、跟風者,他們“協力”在各個平臺間,渲染著恐慌氛圍。
事件輿論走向沉默的螺旋,相信謠言的論調邁入優勢空間。螺旋的力量不斷感染著信息接收者們,在群體壓力下,他們的批判能力下降,易被影響并成為其中的一員。
二、企業謠言應對方法
1、企業如何預防謠言?
新媒體環境下,把關人角色的弱化,謠言極易借助各平臺達成病毒式傳播,擴散速度較傳統媒體時代大大提升。同時,在此期間輿情傳播會形成了一個真相“空窗期”——網民關注度高且缺乏權威信息,這是謠言滋生最活躍的時期。
因此,無論是謠言阻斷還是辟謠,企業都應快速反應,盡可能的縮小空窗期,避免惡劣影響的泛化。
企業可以布防謠言感知網,借助像識微商情輿情監測系統這樣的工具,對全網各渠道相關信息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謠言等風險信息,系統將第一時間發送告警信息至專人,實現應對工作的時效性和主動性。
(識微商情輿情監測系統告警設置頁面)
除了日常監測外,在一些謠言易發的特殊時期,企業還需額外加強防范,提高對輿情的敏感度。比如說下表整理出的幾項節點:
2、企業如何辨別謠言?
網絡信息紛雜,企業很難對每條虛假信息都進行辟謠和說明,這對企業資源的損耗也是極大的。況且,有時對謠言的過度反應,反而自動擴大了負面影響,甚至傳導出次生危機。因此,在感知網捕獲到謠言后,需先對其進行風險研判。
研判時,可先從表征入手,即謠言當前的傳播情況,判斷是否有介入的必要。下表整理了謠言傳播態勢的常見分析角度,可供參考:
其次,我們需要透過表面看本質,刨析事件性質,據此研判其對企業的威脅性。下表為企業常見謠言類型的整理,并對其普遍威脅性作出分析,可供參考:
3、企業如何有效處置謠言?
研判后,面對謠言企業要做的便是“進攻”。擊破謠言的方案需依事件具體分而定之,但企業可依據的方法論卻是共通的。
辟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在信息可信度上與謠言進行競爭。要尋求擊破謠言,便需提高辟謠信息的可信度。據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我們可從三項影響要素入手——辟謠信息質量、信息源及原有態度。
①辟謠信息質量
一般情況下,高質量的的辟謠信息會增強信息可信度,即企業辟謠時準備的物料,資料越詳細、論證越嚴謹,越能獲得大眾信任,辟謠效果更佳。
但這種影響是分而議之的,它的區分因素即信息介入度。信息介入度指是個人基于自身需求、興趣和價值觀等,對信息內容感知的重要性或相關性;打個比方,通常老年人對養生內容會有更高的介入度,如同新手父母對育兒知識的高介入度。
高介入度受眾受高質量辟謠信息的影響更大,而低介入度受眾,因對信息關心較少,會傾向于快速處理,更愿意接受簡潔的信息,所以內容復雜的高質量辟謠信息對其作用不明顯。
因此,在進行辟謠時,企業需就事件性質、目標受眾,具體決定、制作物料的呈現形式。在辟謠效果不良時,也可從此角度入手優化方案。
②辟謠信息源
當企業就是謠言當事人時,是很難通過自證清白來獲得外界認可的。
這時,借助辟謠信息傳播源的力量是很好的選擇,企業可邀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專業KOL、權威媒體甚至官方主管部門等。傳播源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時,受眾也將給予更高信任。
但這一影響因素主要是對低信息介入度人群起作用,對高介入度人群影響差異不大。通常,高介入度受眾具有處理相關專業信息的能力,從而會更依賴信息內容,而非信息源。因此,企業不能過度“迷信”信息源的力量,產生一勞永逸的錯誤想法。
其實,在不少省市間,都有網信辦設立的辟謠平臺,企業可以在上面實施在線舉報、發布辟謠等操作,這些平臺具有較高權威性,對大眾的說服力更強。下表對此進行了整理,大家可以根據地域、行業、謠言性質等自主選擇。
③原有態度
這很容易理解,人們對信息處理會受到原有態度的影響,更容易接受與之一致的信息。從企業辟謠來看,它可分為兩方面討論。
一是受眾對企業的原有態度,當受眾原本就對企業有好感時,會偏向信任企業,和它的辟謠內容;但若受眾持有的態度是負面的,將很難給予信任,甚至因長期的刻板影響,陷入塔西佗陷阱。這意味著,企業日常經營中,口碑形象管理重要性,它會在包括辟謠等事項,持續帶來正面效益。
二是受眾對謠言的原有態度,謠言在傳播過程中,除不斷影響輿情環境外,形成群體壓力外,還可能隨傳播者的主觀發生異化,加劇其惡劣性。因此,面對謠言企業要快速出擊,拿下話語權,防止更多受眾被影響、固化負面印象。
【識微商情輿情監測系統】為企業謠言預警與辟謠分析提供助力,點擊免費試用>>>>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