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0時,博納影業集團總裁黃巍在北京市朝陽區墜樓身亡,引發輿論熱議,部分網友在表達“惋惜”之情的同時,也紛紛猜測黃巍的逝世是否與疫情之下的影視行業“困境”或公司經營狀況有關。當日下午,著名導演賈樟柯在“社交媒體”平臺表示悼念,并發文呼吁“應該考慮影院復工復產”,更是帶動了輿論對“疫情下影視行業的發展現狀”話題的討論。6月11日,博納影業集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聲明稱“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先生,因身體原因長期失眠、心情壓抑,于2020年6月10日0時許在北京市朝陽區墜樓身亡。經警方調查,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盡管博納影業集團總裁黃巍逝世原因已經公布,但由此次事件引發的對“博納影業的經營狀況”、“影視行業寒冬”等話題的討論仍在持續。
在監測期間內,全網有關“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去世”事件的信息量共計75935條。其中,82.01%的信息分布在社交媒體、微信等社交平臺中。6月10日凌晨1時,“社交媒體”用戶“@W丶文文文文”發文稱“有人在北京悠唐購物中心墜樓”,引發少數網友關注,隨后,“跳樓者身份是博納影視副總裁黃巍”的信息在社交平臺傳播。當日14:38,博納影業集團官方公眾號發布公告稱: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于當日凌晨不幸逝世,“@澎湃新聞”“@新京報”“@新浪電影”等社交媒體大V等相繼發文傳播事件相關信息,引發輿論熱議,事件熱度于當日達到頂峰。6月11日12:14,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平安朝陽”發布公告稱“經過調查,該名男子黃某墜樓死亡,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當日19:20,博納影業集團官方公眾號再次發文“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不幸逝世情況說明”,“@中國新聞網”“@新京報”等媒體大V多次發文傳播事件相關進展,引發輿論持續關注。隨后,事件熱度逐漸下降。此外,除對“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去世”的相關消息表示“惋惜”外,“@賈樟柯”等業內人士發文說明電影行業艱難的生存現狀,并希望影院可以盡快復產復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事件熱度上升。
6月10日,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去世,引發全網關注。媒體主要對事件相關信息進行報道,占比34%。此外,媒體聚焦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對現今電影行業的困境展開討論,普遍認為影視企業虧損嚴重,迎來至暗時刻,希望相關部門能出臺影業復工的相關政策。6月11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和博納影業集團先后發聲,公布黃巍去世原因,引發“新華報業網”“金融界”等媒體關注。另外,還有部分媒體對黃巍生平、博納影業經營狀況等展開報道。
與媒體不同,網民話題更顯主觀性和情緒化。6月10日,黃巍去世,引發網民關注。除傳播去世信息外,部分網民就黃巍去世原因展開討論,猜測黃巍去世可能是由于公司經營和行業困境。隨后,網民話題的重點轉向探討影業現狀。部分網民感慨今年電影行業的處境十分艱難,認為KTV、酒吧、健身房等娛樂場所均已開放,而影院遲遲不能復工,電影局有不作為的嫌疑。部分網民呼吁影院能早日復工,表達自己想看電影的心情,希望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章程。還有部分網民對黃巍去世表示惋惜,占比7%。
群體的差異性影響公眾對熱點事件的關注程度。草根階層(普通+達人)最為關注該事件,占86.9%。其余來自認證用戶群(名人+政府+媒體+企業+團隊+其他),占13.1%,以名人為主基于自身的影響力發布評論和觀點,很好地發揮了意見領袖的作用。
在此次事件的相關討論中,有7.5%的網民通過網絡發布原帖傳播事件相關情況,表達自身觀點;43.7%的網民對其進行評論;還有,48.8%的網民主要是轉發相關消息,擴大話題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從上圖可以看出,北京地區的網民對此事件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廣東和上海。北京作為事發地,也是博納影業集團的總部所在,故北京網民對此事件高度關注。其次,廣東和上海經濟發達,網絡普及程度高,信息傳播快速,因此對此事的關注度也較高。
2.1 行業現狀
“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去世”在影視行業引發不小的震蕩,盡管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其輕生原因與行業和公司狀況有關,知情人士也稱“為個人情緒等原因可能性更大”,但頭部影視公司高層在此時期驟然離世,還是有不少輿論將目光投向了疫情之下生存艱難的影視行業。
隨著該事件的進一步發酵,“影視行業虧損情況”“影院艱難處境”等受到公眾廣泛關注,成為輿論中心話題點。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為22.38億元,同比下降接近90%。而票房收入呈現斷崖式下跌的同時,原本逐年遞增的影院數量也在今年出現首次下降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影視業的下沉市場,三四線城市在本次危機中受創更為明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城鎮影院的抗風險能力較弱、人群的消費水平收入水平較低等方面。疫情沖擊導致今年影院生存條件迅速惡化,被迫關停的影院既被切斷了核心收入來源,又要支付高昂的場地租金、器材維護費用、員工工資等,長此以往,難免以倒閉、注銷告終。
資金壓力是輿論認定的影院最大的困境。新冠疫情來襲,“史上最強春節檔”沒能如約登場,而以往依靠春節檔“旱澇保收”的各大影院并沒有如愿以償。在投入高額片源費用后,迎來的卻是長達數月的院線電影空窗期,影院的現金流幾乎完全停滯,再加上房租成本、設備維護、員工工資等后續壓力,資金壓力已成了各大影院的燃眉之急。員工流失也是目前各影院的困境之一,部分輿論認為,廣大從業人員現在拿到的基本工資根本無法維持生計,只能被迫轉行,而員工的大量流失也將給正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影院帶來新一輪危機,因為就算影視業復工,離開了員工支撐的影院也難以迅速恢復正常運作和營業。此外,也有少部分業內人士將此次中小影院的“倒閉潮”看作正常的行業洗牌,認為影視業困境由來已久,疫情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近年來在“鮮肉”片酬連年上漲、票房和收視率數字常態化造假的情況下,部分中小影院盲目跟風,急于收割粉絲經濟帶來的福利,而忽視自己的“根基”建設,沒有危機防范意識和危機應對機制,此次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現象。
除了多家影視公司注銷、影院倒閉之外,疫情對影視行業的沖擊直觀的體現在了上市影視公司的業績報表上。根據各大上市影視公司公布的第一季度業績,不同于往年多家盈利的局面,2020一季度多家上市公司面臨巨額虧損,萬達電影、中國電影和金逸影視等多家公司的虧損超過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整個行業均呈現業績下滑或是虧損擴大的態勢,光線傳媒卻在2020一季度仍保持盈利狀態,多數輿論認為這與光線傳媒未向行業產業鏈下游發力有關,因為第一季度面臨巨虧的公司多數有院線業務。
對于一季度業績虧損的原因,春節檔撤檔造成票房收入銳減是業內比較認同的主因之一。每年的春節檔一直是影視行業爭搶的黃金時段,但疫情打亂了眾多電影的上映節奏,紛紛選擇撤檔。以萬達電影為例,其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原本憑借前兩部的口碑積累和受眾沉淀,有希望沖擊春節檔票房冠軍,為自身提升業績,但也因疫情撤檔,使其錯失翻盤的機會。再加上《鬼吹燈之天星術》、《尋龍訣2》、《斗破蒼穹》等其他原計劃年內上映的影片也受到一定影響,新電影、電視劇制作拍攝同樣面臨階段性暫停。由影片撤檔、宣發暫停、攝制組停拍、影院關停帶來的多重虧損將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因此在全產業鏈布局的萬達電影,第一季度出現虧損接近6億的情況也不難理解。多數輿論認為,以萬達電影為代表的影視公司所面臨的困境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疫情過后短時間內是否能創收也不容樂觀。
2.2 行業未來
1月20日,新冠病毒確認人傳人消息發布之后,全國各院線隨即停止運營。2月底,全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行動有序展開,部分省市電影院線被允許限流經營。但至3月27日,媒體報道表示國家電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待國家電影局通知,中國電影市場再次陷入停擺狀態。受限制政策影響,相關電影集團及企業人員無法正常開工,企業面臨的財力壓力和成本壓力問題日益加重,“拯救中國電影院”成為全行業的呼聲。而在限制政策之外,疫情期間,國家政府也從免稅免息、貸款貼息等多個方面發力,出臺了多項幫扶政策,以緩解電影行業企業經營壓力和扶持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同時,各省市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電影業減負。
但在巨大的損失和日益增長的成本面前,目前的政策幫助在業內人士看來收效甚微。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的《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在政策對影院的幫助力度問題上,僅有15%的影院認為有實質性的幫助。而輿論對于政府的幫扶政策,除了廣泛表示支持和認可之外,部分輿論也對政策效果表示了質疑,認為補貼退稅治標不治本,當下低風險地區疫情形式明顯好轉,既然餐飲KTV等娛樂場所已開放,在做好風險評估和防疫準備的前提下,允許這些區域的影院重新開門營業才是正解。盡管各方都了解影院復工的必要性,但從目前的政策信號來看,院線復工依舊沒有準信。6月5日,《證券時報》發布消息,稱“國家電影局通知表示正在積極組織片源,制作影片硬盤及密鑰,并適時安排上映檔期”。但隨后便有“辟謠”消息出現,稱此傳言為假。而就在6月16日,北京財政局表示為響應財政部、國家電影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暫免征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政策,已會同北京市電影局積極組織退還本市影院2020年已繳的專項資金。后續政策措施如何發揮效用推動中國電影行業紓困發展,相信將會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業內期待和關注的重點。
除了政策幫扶之外,電影行業也開啟了自上而下的自救行動。上游發行企業以轉移業務重心和緩解資金壓力為主,如光線傳媒宣布將陸續啟動包括《山河枕》《君生我已老》《她的小梨渦》等在內的14部IP影視化,博納與公安部合作的懸疑精品劇《掌中之物》即將上線芒果TV;華誼籌備并參與投資了多部電視劇及網劇,《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宣判》兩大IP已進入后期制作階段。除了向電視劇業務轉移之外,還有集團企業在虧損壓力下開始尋求新的資本渠道,如唐德影視為減輕壓力出售股權給浙江廣電集團由民營企業變成國資主導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另外也有部分發行方將院線電影轉為線上播放,如《囧媽》《大贏家》院線片轉網絡免費播出;《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通過網絡單片付費播放等。而終端電影院自救措施以“轉行”和轉賣周邊為主,如部分電影院將影院改造成影樓和室內籃球場;萬達等電影院為減輕壓力開始線上出售影院囤積的電影周邊以及爆米花等小食等。而底層從影人員自救措施大都以轉行兼職為主,據相關資料顯示橫店影視城部分群演已經轉行送外賣。
對于電影行業開展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行動,大部分輿論認為其成效甚微,因為電影院作為行業終端同時也是接收資金的第一環,電影院無法開業使得電影行業整個產業鏈條脫節,所以再多的自救行動也是杯水車薪、成效甚微,另外也有部分輿論表示這次疫情下的行業自救也是電影行業進行整合洗牌的好時機,有助于整個行業提升抗風險能力和增強危機意識等。
1月23日,中國電影市場被按下“暫停鍵”,至今已超過140天。虧損壓力之下,政府幫扶、企業自救猶如杯水車薪,整個電影行業市場陷入低谷。壓力之外,疫情也加快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和行業洗牌速度。業內人士認為,如何更好地發展電影本身的形式多元化和管理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迎合廣大群眾的消費理念,以及如何更好的讓電影產業匹配經濟形態的發展,成為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發展必須考慮的重點。對于后疫情時代中國電影行業的未來發展如何,輿論態度不一。48.8%的輿論態度對影院復工表示出了強烈的期待和信心,認為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均是艱難度日,只要堅持挺過這一時期,電影行業一定會重回正軌。同時,還有部分輿論觀點指出疫情倒逼電影產業改革升級是好事。在這段冷靜期,電影審查機制改革、電影分級制度實行應當成為產業未來發展的考慮方向。持觀望態度的輿論占比為28.7%,表示疫情結束電影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影院放映的單一問題,還包括前兩年各片方重金投資的電影如何回本的問題。而這些都需要看投資方、片方如何應對。20.1%的輿論持消極態度,直言近年來中國電影內容質量低下,獲得國際認可的大獎作品少之又少,沒有優質內容保駕護航,即使以后影院恢復營業,中國電影未來發展之路依舊堪憂。除此之外,還有輿論對影視業未來表現出了擔憂情緒,認為疫情沖擊致使不少從業者認識到影視行業的不穩定風險因素,這種行業信任的動搖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影視行業未來發展產生潛在的消極影響。此外,還有部分輿論持無所謂態度,占比2.4%。
2020年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巨大沖擊,影視行業也不例外。從春節檔撤檔到全國各大影院關停、攝制組停工,不論是行業下游的電影放映行業,還是上游的制作領域,都受到嚴峻的考驗。不少網友紛紛驚呼影視行業“嚴冬未過,春寒又至”。
影視行業困局其實由來已久,疫情充其量只是壓垮影視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影視寒冬”在疫情之前早已有跡可循,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中國影視公司關閉和注銷數量達1884家,娛樂傳媒行業投資總額約85.11億元,同比下降78.7%。這種變化更直觀的體現在了作為“行業晴雨表”的橫店影視城,其2019年開機率較上年銳減45%;許多演員“無戲可演”也是“影視寒冬”最好的證明。“寒冬”尚未挺過,一場疫情更令影視行業雪上加霜,處境更為艱難。
國內影視業“水生火熱”,國外影視業處境同樣艱難。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國外影視行業同樣因為疫情陷入撤檔、停擺中,損失慘重。如意大利關閉了全國近45%的電影院,美國迪士尼公司撤檔了《花木蘭》,停拍了《最后的決斗》《小美人魚》《尚氣》等多部新片。但與國內對影院從嚴的防控標準不同,全球影院近期正在復蘇當中。比如意大利電影院宣布于6月15日正式復工,韓國CGV和MEGA BOX公司也于4月底陸續復工。國外影院逐漸復蘇之下,國內影院何時復工仍是一個未知數,尤其是在北京疫情復發的當下,國內影院復工大概“遙遙無期”。
辯證的來看,此次疫情也不失為一次機遇。除了加速行業內的優勝劣汰外,對于企業來說,如果能及時發現并梳理自身暴露出的短板的核心問題,積極尋找應對和解決方案,有利于鞏固和發展自身競爭實力,同時,在特殊時期的實踐歷練中,培養出的靈活應對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對于企業來講將是一筆無形的競爭資本。
盡管復工時間未定,在應對當下嚴峻形勢的同時,影視企業未來仍有可期。正如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所說,“中國電影仍然處在黃金發展期,投資不會離場,人才不會離場,觀眾不會離場。”中國作為全球新興的第二大電影市場,以及世界上銀幕數最多的國家,在市場、觀影人數、投資上都擁有先天優勢,電影產業根基雄厚,相信疫情過后的中國電影業必定能重新迎來春天。
湖南識微科技有限公司商情部
2020年6月18日
(聲明:本報告數據主要來源于識微商情系統,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文章聲明】識微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本網站文章發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部分內容僅是發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不代表發稿人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網站文章、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并發郵件至zhangming@civiw.com,電話:4008299196,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